第四章 人,才是未来
时代:1931-1940
★ 代表人物:玛丽▪帕克▪福列特(1868-1933),管理理论之母
很多人告诉我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去做?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让我想去做一件事。——应该关注人做事的动机。
最早(在20世纪的最初10年)研究:“团队合作” 和 “授权”
★ 埃尔顿▪梅奥(1880-1949)——“霍桑实验”的启发和结论:
☞ 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其影响因素不是厂房的照明条件,而是工人的态度、情感和认识,以及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
☞ “想跟同伴干得样好的愿望,也即所谓的人类合作本能,很容易超越个人利益,超越很多荒唐基本管理的推理逻辑”。
☞ “人总是想要和自己的同伴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强烈的愿望,也是人类的特点。”“管理层若是忽视了它,或是想战胜这一人类本能,必定会导致管理上的失败。”
☞ “组织要想实现成功管理,就必须要理解这种非正式群体里的结构和关系。”
☞ “只要企业管理方法还不曾考虑到人类本性和社会动机,工业发展就摆脱不了罢工和怠工行为。”
★ 玛丽▪帕克▪福列特 思想的关键:人是所有商业活动的中心,也是所有其他活动的中心。
☞ 冲突是生活里的必然现象。处理冲突的三种方式:压制、妥协或整合。只有整合,才是积极向前的。
☞ 所谓整合,就是先“发现”真正的冲突,接着把“双方的需求分解开来,又彼此糅合到一起。”
☞ “倘若我们的思考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方式,我们的眼界就变小了,我们的活动就受到了限制,我们的事业成功的希望也随之渺茫起来。千万别受‘非此即彼’威胁。除了‘此’和‘彼’,还有很多比它们更好的替代途径。”
☞ “没有参与就没有责任。” 只有主动参与,才能让我实现自己的社会目的。
☞ 向工人授权、把知识和责任相结合、依靠持续的价值观把单个的人吸引到一起来……这些看法,才应该是你的思想立足点。
☞ “最成功的领导者,都能看到一番与众不同又尚未实现的景色。”
☞ 领导者的任务是协调、确定企业方针、作出预见:“我们希望领导者能开拓新的道路,打开新的机遇。”
☞ 领导者要能看到全景而非局部,要能把群体的经验加以阻止,要拥有对未来的愿景,要把追随者训练成将来的领导者。
☞ “倘若说领导并不意味着某种新时代强迫、控制、保护或利用,那它又该是什么意思呢?我以为,它意味着赋予他人自由。老师对学生的最大贡献,就是增加了学生的自由度——扩大了学生活动、思考和施展控制力的范围。”
☞ 福列特担心“领导”这个词没有什么帮助意义——它有一种独裁的含义,吩咐别人去做事。她对领导的设想是“互惠式领导”,这是一种“追随无形领导者,即共同目标的过程中的伙伴关系”。
【感悟】 自梅奥的“霍桑实验”,已经注意到人的情感、态度、认识,注意到人际关系和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的结构和作用。到福列特已经非常明确提出“人是所有活动的中心”,提出了怎样处理人际之间的冲突:最好的方式是“整合”。提出“授权”,激发员工主动参与,依靠组织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观把单个的人吸引到一起,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协调、确定方针、作出预见,描绘组织的愿景,开拓新的道路,打开新的机遇。
福列特的思想 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启发作用,因为福列特的思想体现了对“人”关注,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最大贡献,就是增加学生的自由度——扩大学生的活动、思考和施展控制力的范围”,意味着围绕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要达到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设计能够促进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这个共同目标的伙伴,教师对思维活动、交流活动、实践活动、实验活动、诊断活动的设计、负有引领、启迪、支持的责任,同时,教师应逐渐放手让学生从参与活动的设计、参与活动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