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几年前读过原作,没什么印象了,好像是因为老徐的同名电影引起的注意吧。
百度百科:《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女子曾与作家有过一夜恩情,且诞下一子,但作家全然不知)。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这应该算是茨威格的比较著名的作品了,据说现实中作者的确收到两封这样的来信,小说应该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了。
从网上搜了搜作者的照片,的确很帅,又是知名作家,有粉丝和迷妹应该是很正常的,但作者这部小说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呢?是男主的花天酒地玩弄女人还是女主的盲目愚蠢的痴情?是在宣扬爱情的伟大还是单相思的默默付出?或许,只是想证明自己很有魅力吧。
我感觉这部小说的存在的最大的价值(如果有)就是提醒读者千万不要成为男女主人公那样的人。
再说说作家之死吧,他是在60岁时(1942年)与结婚不到三年的妻子双双服毒自杀的。
作家的世界,我们不懂。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虽说妻子很可能是自愿殉情的,但很难说不是受他的影响,毕竟妻子小他近三十岁,或许也是他的“迷妹”之一。
看看他在绝命书是怎么写的吧。
“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在此地开始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从头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长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财富……”
自始至终没有我们,只有我。
“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
你的精神故乡不见得是她的,况且,战争还在持续,战败并不是最终结果。
“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从头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
但你的妻子才33岁,她完全可以从头开始。
全是以自我为中心,通篇没有提到他年轻漂亮的妻子。
你没有权利要求你的妻子与你一起死,但你却有义务鼓励她勇敢地活下来。
本以为要跟你共渡幸福时光,却没想到却一起步入死亡。
所以,我不认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忏悔的觉悟。
小说里没有得到作家爱情的陌生女人是个悲情人物,现实中得到爱情的妻子何偿不是?
或许,作家的世界,我们不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