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去彼取此,哪些该去,哪些该取?

去彼取此,哪些该去,哪些该取?

作者: 明道若昧 | 来源:发表于2021-06-20 02:11 被阅读0次

    人生在世,有两件事最难做到:一为“取舍”,二为“有度”。

    何谓“取舍”?

    老子说“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这三个“去彼取此”,正是在讲何当去,何当取。

    何谓“有度”?事物的产生和消亡必然会经历四个阶段:萌芽期(趋势),成长期(演化),成熟期(平衡),衰退期(回返)。

    有度”,正是要准确把握这四个阶段:为之于趋势之初,顺之于演化之中,取之于平衡之时,退之于回返之际。

    人生在世,一定要懂得“取舍”。我们自身不过是渺小且被重重限制的个体,生活在这茫茫宇宙中,万物芸芸,你来我往,如果不懂得“取舍”,又该怎么在这复杂之极的大环境中生存下去呢?

    取舍在于明道,有度在于自知。

    牛一次要喝一大盆水,但一滴水就能淹死蚂蚁。不知道自己肚量有多大,就容易吃到撑死;不知道自己能力有多强,就容易干到累死。一味强求而不知进退,就容易把自己的命都丢掉。

    从出生到死去,有十分之三的人是自然死去,得了善终;有十分之三的人是遭受意外身亡,比如刀兵灾劫,天灾人祸等意外死去的;还有十分之三的人,本来可以得到善终,却自己找死,以其妄动所致。

    为何要妄动?欲望过多才会去妄动。被主观欲求控制了头脑,往往就容易失去本心清明,以致看不清形势,入死地而不自知。这正是导致他们横死的原因。

    娱乐和吃饭都是我们想要的,但吃饭才是根本。因为缺乏娱乐并不会致命,而且过度娱乐会让人“心发狂”,与修生养性以益寿延年的宗旨相悖,所以“为腹而不为目”。“为腹”,才是守住了自己的根本。

    “燕处超然”很潇洒,但要有辎重和房屋作为基础,否则也就超然不起来;鲜花着锦很荣耀,但要有厚实的底蕴作为基础,否则也只是华而不实。所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宁愿踩在厚重的大地上,也不愿轻飘飘飞上枝头;宁愿潜藏于深渊,也不愿勇敢立在风口浪尖。因为厚和实,才是自己得以立足的根本。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去取悦褒姒,数次戏弄诸侯们,诸侯们渐渐地再也不来了。最后犬戎真的攻打镐京时,周幽王点起烽火台,却无一诸侯前来救驾。于是镐京被攻破,周幽王也被杀死。

    老子感慨道:“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为什么拥有这么大根本的国君,却自以为高贵而轻视天下人,却因为自己的一己之欲,个人之私,而轻贱天下人?这真是舍本逐末的愚蠢行为。

    树以根为本,延伸出万千枝叶,叶延伸至高处,仍需落而归根。故而树叶大多一年就会轮换一次,难以长久,因为偏离根本过远。“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事物发展到极处,就会衰弱,即使狂风暴雨,也不可能持久。因为这些偏离根本过远的行为都是被天道(可以简单理解为自然法则)所打压、所排斥的。越往上,承受到的打压之力就会越强。所以,刚强、锐利、偏激、敢为天下先,这些都是被自然法则所厌恶的,是不可取的。行为失去法度,不合于道,就会早早地消亡。

    故而天道虽然无亲,但看起来却好像有所喜,有所恶。不但“常与善人”,而且“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谁知道其中的缘故呢?其实并非天道有所喜恶。人靠近火就会被灼烧,是火厌恶人吗?“天之所恶”,这个“恶”,只是人的主观感受,而与天无关。

    行为背离了规律和自然法则,自然会感到自己被道厌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去彼取此,哪些该去,哪些该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jj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