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习得了无助这种感觉,开始不再努力,开始不再挣扎。”
什么是解释风格?
但实际上,在讲习得性无助的时候,有一个细节我故意弱化了。
什么细节呢?
决定我们的不只是环境,还有我们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解释,我们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大小不幸事件是怎么看的。它实际上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或者是在我们童年期和青少年期养成的。表明了我们到底是悲观的人,还是乐观的人。
永久性
第一个维度,叫永久性,第二个维度,叫普遍性,第三个维度,叫人格化。
什么叫永久性、普遍性、人格化?
我是怎么看待生活当中的这些挫折的呢?我不会觉得这件事情一直会这样。
如果你认为一件不好的事情“有时候会这样,最近会这样”,那么就是乐观型。
这就是一个时间上的维度:你认为不好的事情,到底在时间上会持续多久。
其实你就是在永久性的维度上,去解释悲观这件事情。
永久性,指的是时间维度上的看法。
普遍性
第二个叫普遍性,是空间上的维度。
这就是在空间维度上,有些人认为他遭遇的不好事情是普遍性的,范围特别大;有些人只是认为,它局限在一个范围内。
这就造就了悲观跟乐观两种解释风格,这是普遍性。
永久性是时间维度上的,普遍性是空间维度上的,这两个是很好理解的。
人格化
他的姿势很低,自尊心很低,他们认为自己一文不值,没有才干,不讨人喜欢。
可是一个低自尊的人会觉得:好事情发生,是别人给我带来的,是环境造成的。
抑郁的人很喜欢把不是自己的责任,也揽在自己身上,这就是造成抑郁的一个原因,他们会负一些本来不属于他们的责任,所以要看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一点过度怪罪自己了。
从时间方面来看的,永久性的维度,决定了你会多久放弃。一个对厄运做永久性解释的人,他觉得这个事一直会这样,那么他就会长期无助,认为这个厄运只是暂时的,那么这个人就会很快恢复。
第二个维度,普遍性,它是空间维度的。
如果你认为这个不好的事情,只是在特定的领域之内,那么在这个领域之内,你只会感受到无助。
但是悲观的人,就会把一点小事,看成是大难临头,这是普遍性的维度。
第三个维度,就是人格化。人格化就是“向内看,还是向外看”这么一个维度。
这个时候,其实我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强的控制感,因为外界跟别人不是我能改变的。如果归因在自己身上,那么自己可以控制,自己就不会放弃。
当然,我们从解释风格上来判断一个人积极乐观,不是非要严丝合缝,是需要去做一些测试,看一下自己的得分,更偏向于哪个方向。
在生活当中,也留意一下,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你的解释是永远的,还是暂时的,是向内的,还是向外的,是普遍的,还是局限在一个领域之内的。
由此来判断一下,自己到底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
第一,如果你有悲观的解释风格的话,那么你会遇到很多困难的,很容易抑郁。
第二,我们会无法发挥自己的潜能。我们如果是乐观的人,积极的人的话,我们本来是可以表现得更好的,但是由于太过于悲观,所以很多时候就放弃了,好些潜能就被掩藏了。
第三,我们的健康也会出问题,如果悲观的话,年纪越大,健康状况越差,最重要的就是,如果你是个悲观的人的话,你的生命一点情趣都没有,幸福感会很低,生活会很灰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