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你们拍全家福喽啊!都往这儿看,1、2、3,茄子!”随着照相机咔嚓一声,一张特别的“全家福”应声而就。
5只小燕子好像完全听懂了“人语”,在手拿照像机的那个消防战士喊完“3”的同时,整整齐齐地张开嘴巴,仿佛在与消防官兵一起喊着“茄子”。
在四川彭州消防队的大门口,一窝小燕子不请自来,自从2007年大摇大摆大模大样地来到消防队之后,便在消防队门口安营扎寨了。而且这一住就是十四年,这十四年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这窝小燕子都丝毫没有搬家的意思。
这窝小燕子,在与消防官兵长时间相处中,已然成为了彼此依赖的亲密战友。每当消防官兵接警出警的时候,这窝小燕子不论是白天,还是三更半夜,都会整整齐齐地爬起来,伸出头叽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是在反复叮嘱着消防队员,一定要注意安全平安归来。

它们一点也不惧怕警铃声响,每次警铃报警的时候,也是这窝小燕子,为出警的官兵担心受怕,继尔祈祷平安的时候。14个年头过去了,它们与一拔又一拨复员的老消防队员,和新入伍的新消防队员,始终保持一家人般的模样,不离不弃。
2008年,“5.12”汶川地震,消防队的营房维修时,消防队员千叮咛万嘱咐施工单位,不要破坏这个“燕窝”。
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描写过许多有关燕子的诗句,但我认为最有名的是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最后一句“飞入寻常百姓家”,流传很广。关于燕子筑窝的故事,许多孩子从小就听个耳熟。
燕子在什么人家做窝,说明谁家是好人家,会给谁家带来福气财气!”给人类带来这么大好处的益鸟,人类对燕子除了敬畏和爱护之心,还能再有什么呢?
从燕子到习性来说,通常很少在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附近栖息,特别极少在城市里边的商品房,和人员密集场所里筑巢,至于在警铃大作的消防队营房这样的地方筑巢,就更加少之又少了。
难怪消防队的官兵们如此珍惜与这窝燕子的缘分。人类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在保持距离中彼此遥望,彼此守护,彼此相爱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