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把可有可无的物品留给自己或挑些现成的物品凑合
这种行为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在亏待自己,不知不觉中间,身体沦为一部机器,周围环境也越来越乱。
因此,当务之急是精挑细选,把好东西留给自己,这样才能从自信全无的困境中走出来。
是否确实需要某一样物品,需要基于自身的“内在智慧”做出判断。对此不断加以磨练,答案自然浮出水面。
立足于“眼下”,按照物品是否“需要、合适、让人愉快”加以考察,自身的感知能力以及内在智慧便会有所提升。
无论是“总觉得不对”的不协调感,还是“我喜欢它”的强烈感受,总之,相信自己的感觉,严格筛选物品吧。
爱上自己、寻找心爱的物品,若能这般善待自己,便可达到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的理想状态。
抑郁症患者的在孩提时代或踏入社会之初往往会有这样的经历:信奉的准则遭人家否定,感觉自己以前的想法“有误”。由此以来,本该深信不疑的“价值标准”如今难以启齿并被置于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借助他人评判、社会共识、大量信息等自我掩饰。
丢掉现在不用的东西,与物品告别,也是同过去的自己告别。
丢掉舍不得拿出来的习惯,把东西让给更加需要的人。
丢掉零钱包。比起下定决心的大额消费,不知不觉中的小额消费更加可怕。
丢掉冲动购物,只买从心底喜欢的东西。
丢掉说“随便”的坏习惯,不是要节约,而是要选择。
丢掉附属品。比起去选择,不如惯用标准装备。
丢掉熬夜,一日之计在于晨。
丢掉饱腹。没有人能应付得了“吃多了”。
丢掉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试试看与昨天不同的生活。
丢掉别人的意见。一个人走出森林。
丢掉“常识”。把“艺术的时间”排进日程。
丢掉杂音,没有比冥想更简单的头脑整理术了。
丢掉“没有就感觉不安”。简单即是正义。
丢掉羞怯,不要吝啬表达自己的欲望。
丢掉“一直上网”的习惯,一天一次,规定一段离线时间。
丢掉过度的愿望,做出成果后再看下一个目标。
丢掉成功案例,描摹他人,不如从头开始。
偶尔也丢掉“别人的眼光”。每次都主动敞开心扉。
丢掉客气,不要在关键时刻逃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