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产品人员在做数据分析时,可能大家都了解过一些数据分析的套路,比如从整体业务层面上来看的第一关键指标法,海盗指标法(AARRR);具体业务层面的漏斗分析,OLAP,时间序列分析等。尽管这些分析方法易懂,但是,凡事都有但是才有搞头,这些方法论什么时候用?用在哪里?怎么用?对于入门级数据分析来说有时真的会摸不着头脑。今天开始咱就来说说这些套路。首先讲讲第一关键指标法。
什么是第一关键指标法?
第一关键指标法是在《精益数据分析》这本书中提到的方法,ps:个人认为这本书可以作为互联网数据分析启蒙书籍。这个方法在书上的一句含义是指一个在当前阶段高于一切、需要你集中全部注意力的指标。当然,实际情况并不是只有一个指标,这里的一个指标是指最核心的指标及其衍生指标。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业务的生命周期内,粗略的可以分为MVP阶段、增长阶段、营收阶段。每个阶段需要拎出最核心的指标,死磕它,增长它。在MVP阶段最关注的是定性分析,用户访谈,确定产品是否满足市场需求,增长阶段最关注的是留存等衍生指标,营收阶段最关注变现业务的指标。
第一指标法使用说明手册
1、理解市场
从新接手一项业务开始,理清楚业务是你第一步要做的事,这里并没有什么方法论,但是思路清晰很重要,分析清楚可以获取业务知识的渠道,主要分为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内部渠道包括:了解产品、公司内部的文档、业务相关人员等等。外部渠道就很多了,二话不说“度娘”搜起来,垂直领域门户,垂直社区(加一些业务相关QQ群之类的)例如:
36氪:http://36kr.com/
网易科技:http://tech.163.com/
Useit知识库:http://www.useit.com.cn/portal.php
2、理清业务逻辑
这里你可以祭出脑图,流程图,勾勒出业务的逻辑。这一步很关键,但是具体业务不同,具体出门右转知乎,贴个答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27817
3、开始搞
前面我们提到这里的一个指标其实是指核心指标及其衍生指标,比较抽象,没关系,下面我会分享一下在具体工作时,使用这套方法论的经历。
我所在的产品是应用商店,目前我们产品正处于商业变现阶段,尽管我每天还是收到一系列的数据报表,包括产品状态数据,各业务模块的数据,如:累计用户、新增、日活、次日留存等等。但是这一系列的指标数据并不是当前最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在有了前面两步的基础上,我对现阶段的数据指标进行重新规划。
我用脑图简单画了一下:
指标体系在脑图中可以看到目前业务处于营收阶段,我们当然最关心的就是营收,废话一句,我们的KIP也是营收。(ps:其实第一指标入口就是KPI来的,嘻嘻),那么我就确定了以这个指标为入口,不断拆分细化。目前我们的变现手段只有广告。广告的收入主要有两个因子:日活和arup值,再不断的进行业务拆解,最后得出需要关注的指标(带框框的),当时我就懵逼了,不是说好的第一指标法吗,这衍生指标太多了吧。
不过进一步思考,其实没错,衍生指标很多,但还是需要再细分,这里面涉及到资源分配的问题。简单来说,有时候需要关注的衍生指标有几块,如何通过合理评估提高每个指标的投入产出比,制定业务方向才是关键。例如:对于目前的收入数据,我们当前80%的收入来自于应用下发的收入,那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把这一块列为优先级最高的指标,目前阶段就是提高升级用户数&应用下发流程转化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最终单月营收环比提高17%。下个阶段,我们会继续折腾其它的指标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