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15124/833b5106670325d3.jpeg)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
黄帝曰:余闻鬼臾区云:地主坤厚,其道静专。凡气之应于地者,无有不静。今夫子乃言下而在泉之气输转五行,夫行则动,动则不与地之静应矣。不知所谓,愿闻动之何以生乎。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视其象,虽远可知也。”
岐伯对曰:天地阴阳,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然究其动之所以静,静之所以动,以及五气之运行,变迁之往复,虽鬼臾区,亦止上候其气于天耳。
至若变化之妙用应于地者,则犹不能尽知。彼夫天也者,垂其象于上者也。地也者,成其形于下者也。惟天垂象,故日月五星之七曜,经纬于虚。惟地成形,故木金水火土之五行,附丽于地。
其丽于地者,以地之为地,重浊下凝,所以承载形类之生长收成也。其纬于虚者,以太虚之虚,轻清上浮,所以布列应天之真精元气也。
由此观之,不可见形类与精气之相随运动,犹根本之与枝叶,同乎一气而不殊哉。故但仰观七曜之象,周旋虽远可知其动之相应而生矣。彼丽地之形,俯察可悟,又何必以应静为疑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