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怎样才会好?”(3)

作者: 太白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5-20 19:01 被阅读6次
“创作怎样才会好?”(3) “创作怎样才会好?”(3)

“创作要怎样才会好?”(3)

---在《某某集团兼职通讯员及文学爱好者培训班上的讲话》

2008年8月22日

□太白山人

二、博览、精读、勤记

(一)、名人的读书经验

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犹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鲁迅先生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1933年,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应浙江图书馆之邀,作了一次题为“怎样读书”的演讲报告会。这时的郁达夫已是著名作家,会场里座无虚席。他深入浅出地讲了三个问题:

1、为什么读书?他说,有的人为做官而读书,有的人为读书而读书,有的人为做人而读书。他主张应为做人而读书。

2、读什么书?他认为,读书应随各人的性格,个人的学业程度,加以师长的指导,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书。

3、怎样读书?他指出,有的书应当细读,务必求其消化;有的书要部分读,择其要者而读之;有的书可囫囵吞枣地读,知其大意即可;还有的书则可以请人代读。说到“请人代读”时,会场顿时引起哄堂大笑。在笑声中,郁达夫风趣地说,我们当然无权叫人替我们代读图书,但是可以通过文摘、提要来节省时间。比如,一部《二十四史》,人们往往不知从何读起,但先读《二十四史札记》,就易得头绪。

我觉得,郁达夫的读书经验似乎更为言简意明,自成系统,雅俗共赏,便于接受。首先是为什么读书,目的明确。他主张为做人读书,显然对长期占主流地位的“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持批判态度。其次是读什么书,内容明确。再者是怎样读书,方法明确。无论专家学者,还是平民百姓,对这些经验学了便能用。

世事多变,惟读书不变,读书的成功经验永远不会过时。倘若我们认为郁达夫先生当年的读书经验仍有借鉴之处,就应积极地加以运用,以提高我们的读书效果。

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有很深刻的道理,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二)、读书的重要性

那么,广泛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切记,它是帮助我们增长知识的另一种有效手法。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书?这恐怕是无法统计的。但我以为实际上只有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它是用文字记载的、装订成册的书籍;另一本则是“无字之书”,它是人们所从事的各种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从读“无字之书”始创造了“有字之书”;又借“有字之书”去读新的“无字之书”,如此循环,不断推进社会的进步。

不读“有字之书”不行,不读“无字之书”更不行。一个人对“有字之书”读得如何,关键得看把“无字之书”是否真的读通、读懂了,是否能通过“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接轨。

南宋诗人陆游有句诗,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说,“有字之书”需要通过“无字之书”才能理解、体会得更深刻。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有目的的、带有文化色彩的游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丰富知识,有利于事业成功。陆游曾经告戒儿子:“汝果若学诗,功夫在诗外。”一个“外”字,把“无字之书”的重要性凸现出来了。德国大诗人歌德用诗的语言写道:“朋友,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长青的”。周恩来有一副对联:“与有肝胆者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愿我们从这些哲理名言中受到启发,在读“有字之书”的同时重视读好“无字之书”。

(三)、读书对写作的帮助

那么,读书对我们提高写作有帮助吗?

回答肯定的:有。

它表现在:

1、广泛阅读它可以弥补我们体验生活的不足,可以使我们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

2、可以使我们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广泛阅读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

在阅读方面,前人有过不少好的经验。比如粗读和精读相结合,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读,就是对各种范文进行阅读,读的时候不必做详细分析,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这是从“广”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营养。

但是,只“广”不“深”也是不行的。对那些好的文章,还需要精读。

精读,不但要认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题是怎么表现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语言是怎么运用的,读后还应该把这些记在本子上。有句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还有一句:“《文选》烂,秀才半”(《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肖统编选,世称《昭明文选》。秀才是明清两朝对生员的通称。即是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人员。后泛指读书人)。

(四)、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需要解决好4个方面的问题

1、兴趣与立志

兴趣在立志,非志无以成学,二者相辅相成。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有句名言:“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驶向那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有了兴趣和爱好,人的神志方可向一点高度集中,专在其中,乐在其中,也方可学有成就。正如法国著名作家《人间喜剧》作者巴尔扎克所说:所有的努力这时都会兑现,春华秋实,奇迹就可创造出来。

2、耕耘与收获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死魂灵》的作者果戈里之所以成为“震撼了整个俄罗斯”的大作家,其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写点读点东西,如果没有什么可写,就写为什么没有写。”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和“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功夫,就不可能“一语惊人。”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要想成为大学问家,没有“终日乾坤,自强不息”(陈毅语)的精神是很难办到的。

3、一方与一筐

读书没有“终南捷径”(意为: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但有方式方法:蚂蚁搬家,原方不动;蜘蛛拉丝,一成不变;蜜蜂采蜜,博采众长。“蚂蚁”和“蜘蛛”式的读者,到头来,充其量只能是个“书橱”,而像蜜蜂那样“拿来”,就可以使学到知识成为全新的东西。这正像开山劈石的匠人所说:“巧打一锤一方,蛮砸十锤一筐。”

4、输出与输入

如同财政上有支出和收入一样,知识的应用也有个输出与输入。应用是输出,不断地学习和探寻新的知识是输入。要输出,就得有输入。鲁迅先生在《致萧军》的信中说:“顶好是不要气妥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要不然,输出多而输入少,后来要空虚的。”可以设想,一个倒不出几滴墨水的人,要想笔下生花,是不可能的。人常说:“艺高人胆大。”只有见多识广,勤奋苦学的人,才能高屋建瓴,左右逢源。苏东坡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是很有道理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这些记下来,才能时常温习,不至忘掉。通过精读,可以获得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我们向“深”的方向发展。

“创作怎样才会好?”(3) “创作怎样才会好?”(3)

相关文章

  • “创作怎样才会好?”(3)

    “创作要怎样才会好?”(3) ---在《某某集团兼职通讯员及文学爱好者培训班上的讲话》 2008年8月22日 □太...

  • “创作怎样才会好?”(4)

    “创作要怎样才会好?”(4) ---在《某某集团兼职通讯员及文学爱好者培训班上的讲话》 2008年8月22日 □太...

  • “创作怎样才会好?”(5)

    “创作要怎样才会好?”(5) ---在《某某集团兼职通讯员及文学爱好者培训班上的讲话》 2008年8月22日 □太...

  • “创作要怎样才会好?”(2)

    “创作要怎样才会好?”(2) ---在《某某集团兼职通讯员及文学爱好者培训班上的讲话》 2008年8月22日 □太...

  • “创作要怎样才会好?”(1)

    “创作要怎样才会好?”(1) ---在《某某集团兼职通讯员及文学爱好者培训班上的讲话》 2008年8月22日 □太...

  • 怎样才可以坚持创作

    01 我一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烦闷,抑郁的时候,喜欢天马行空地随意叙写一些事件和记录心情。 18年参加读书会...

  • 2019-12-28

    鲁迅先生谈文学创作 创作怎样才会好? 一一一鲁迅 一、留心各样的事物,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二、写不出的时候别...

  • 怎样把你的“职业经验”变成课程,并卖他100万?

    1.怎样系统地提升你的故事创作能力? 2.怎样万无一失地创作出来一个独特而吸引人的好看故事? 3.怎样提高故事鉴别...

  • 创作要怎样才会好?鲁迅作了很好的回答

    鲁迅先生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会好? 编辑先生:来信的问题是要请美国作家和中国上海教授们做的,他们满肚子是...

  • 打打气

    每天都在想,今天孩子该怎样? 会好起来的。 每天都在想,大堆的工作该怎样? 会好起来的。 拖着一身的病痛, 每天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作怎样才会好?”(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sl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