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得一
很多人在谈《我不是药神》,多数集中在原型的故事上,这里不赘述、不剧透。
还有一些缺乏独立思考的群众,断章取义地说人家模仿《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一点判断力和文化自信都没有,跟时下的伪球迷有啥区别?可笑么?
回归电影本身,我看到的是中国内地电影的进步。
在一个煎饼侠都能过10亿、捉妖记过20亿,小时代随随便便几个亿的烂片时代,中国太需要这样的本土优秀电影。
《我不是药神》的思想性、展示出的话题性及对社会良知、人性的省思和拷问,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主创人员给予它的温度和份量。
首先是主创们精雕细刻的严谨、那种努力将生活的点滴启示融入电影的诚意。
徐峥对于程勇的刻画,是近年来他在银幕上最好的表演,程勇这个角色,从一开始的玩世不恭,到后面的实现救赎,徐峥近乎完美地将这个人物呈现在了银幕上 。
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和王佳佳等一众演员所扮演的小人物,也都充满闪光点,每个人物的刻画都丝丝入扣、演技在线。
为了更好呈现角色身上各色不同的性格,主演们专门去体验了生活:王传君曾在血液科的病房里和病人们一起同住;周一围曾去体验警察的工作状态;杨新鸣去教堂做了很多次的采访、探访病人等等。
为了表现角色的病弱,王传君每日完成8000次跳绳减重,减重20多斤,而为了一场在病榻上的戏能在镜头前呈现出那种整个人塌下去的感觉,他熬了两天没有睡觉。
谭卓为了一段只有20秒不到的钢管舞戏,苦练了一个半月,腿上都是瘀青,还导致了膝盖软组织损伤。
完全不会英语的老演员杨新鸣,逐字背诵完成大量英文台词 。
导演和制片也够诚意,在求变中突破自我、坚守本土,但从不缺乏趣味。
该片是宁浩、徐峥继《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心花路放》后的五度合作。
前面四部戏的张力就不用多说了,看过的朋友们相信都印象深刻。
《我不是药神》的剪辑同样很流畅,镜头语言干脆富有幽默感,有创意,有态度,有个性,有理想。
用现实主义的笔调,记录社会的进步,也是一个诚意。
《我不是药神》不仅象征着中国现实主义批判题材影片的重生,同时也彰显了我们电影的审查制度也在不断进步。
邻居韩国这方面做得好点,这些年韩国电影的深度不断被挖掘,敢写、敢拍、敢揭露社会问题是一大亮点,《熔炉》《辩护人》《素媛》等等,都是这种风格,这个国家敢把自己政府最肮脏的地方拍出来,就自己完成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其实我们也有过类似的好作品,比如早期的《芙蓉镇》《活着》等。
现在中国的环境,我觉得你把故事讲完了,就是好电影。
《我不是药神》之所以能打动这么多人,可不就是冒着生活气息、揭露了社会现实问题吗?
电影说的,分分钟戳中国人的心窝子——药、穷、活着。
每个个体的力量也许是微弱而无力的,如果大家都团结起来共同为他人、为自己而努力时,也许就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希望能像电影台词所说,“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的。”
最后,谈谈剧本的诚意。
不得不说,剧本的取材相当出色,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医药公司的商业困境。
刻画困境的同时,更让人思考困境。
一部好的电影不一定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是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都学着去思考。
片中的主人公像极了《辛德勒的名单》的辛德勒,一个玩世不恭的商人被现实救赎、直至被封神。
其中蕴藏的温暖与希望,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让人感受到人性力量,将人性的小小善意光芒放大,用慈悲心感动众生。
这一点,最难能可贵。
我们需要独立思考,需要直面问题,需要文化自信,一部好电影,能够带我们到达不一样的世界。
连载文集已上线,欢迎关注!
【目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