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纪律的交易者(9)

读书笔记:纪律的交易者(9)

作者: 若云的心灵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10:29 被阅读0次

    第九章    了解心智环境的本质

    心智能量以各种无形的形式存在,以信念、情绪的方式存在,但是具有影响我们行为的力量,因此也具有左右外在物理环境的力量。

    这样做看似困难,唯一的原因是小时候没有人教我们。事实上,我们所受的教育正好相反——传统教育教导我们心智环境是神秘而无法解释的。因此,我们最后用随性的方式为心智因素定义,从来没有真正用我们在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方式,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和外在物理环境的关系。因此,如果你要刻意改变或适应,变成更有效的交易者,你对这些心理因素的本质和运作方式,必须有更基本、更实际的了解。就像下面要解释的一样,心智环境(内在)和物理环境(外在)的本质差异极大,了解这些差异是改变自己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本书存在于外部环境,本书书名(你心中对本书的认知)或你根据书名体验到的其他思想或感觉,以及你对本书赋予的意义,全都在你心里发生,凡是在你心里进行或发生的事情,都构成你的心智环境。你所有的经验、记忆、信念、你赋予这些信念的所有情绪力量、你所有的感觉、需要、希望、期望、目标和思想,都构成你的心智版图,不论你是否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呈现在环境中,情形都一样。

    我们探讨外在环境的差异前,我希望指出两者有一项共同特性,就是两者都由很多独立运作的部分构成(用“区域”描述内在环境比较妥当),彼此合作,构成整体。大部分人非常熟悉身体的各部分,甚至非常熟悉体腔里的部分,这些部分由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构成,独立运作,和身体其他部分合作。这些部分的总和就是我们的身体。简单的说,眼睛和耳朵或肺部不同,是属于整体的不同部分,具有与众不同的功能。

    同理,心智环境也由很多区域构成,这些区域互相合作,却独立运作,形成我们的整体。例如,信念不是梦想、思想不是情绪,信念、梦想、思想和情绪全都是心智环境不同的部分,却以相同的方式互动(至少在观念上如此),好比你的手会和眼睛互动,手指会和鼻子互动,肺部会和心脏互动。我指出这一点,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是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思考自己的心智环境,没有想到各个区域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也没有想到不同部分在这些区域里的构成方式。

    我把心智环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也列出和每个类别相关的构成因素,接下来的五章会解释其中的差异。

    正能量情绪:包括爱、幸福、欢乐、信心、平静与接受。

    负能量情绪:包括恐惧、愤怒、仇恨、嫉妒、失望、困惑、没有耐心、压力、焦虑和背叛。

    幻想:包括否认、合理化、强辩、理智化和扭曲。

    信念。

    意愿:包括目标与渴望。

    期望:包括希望、愿望与需求。

    需要。

    梦想:包括睡梦和白日梦。

    思想。

    吸引力。

    记忆。

    创意。

    直觉。

    此处无意列出心智环境的全部构成因素和类别,但是相当完整,足以达成本书的目标,让你知道够多够用的知识,了解这些东西如何运作与互动,他们会帮助你做出改变,并让你成为成功的交易者。

    心智(内在)环境到底是什么?

    我把心智环境定义为所有出自物理环境的感觉资讯(感觉资讯是物理环境作用在我们眼睛、鼻子、味觉与触觉上的方式),进行整理、分类、标示、组织、结合与储存的地方。信念在这里形成、得到意义。我们的外在世界经验在心智环境里,针对物质环境本质和我们跟物质环境的关系,形成复杂的信念结构。

    我希望你注意这个定义中的两件事:第一,这个定义有局限性,因为其中没有考虑从内部产生的心智活动,只考虑外在的感觉资讯,这一点我稍后会说明。第二,虽然心智活动在脑部发生,我却没有把脑部列为心智环境的一部分(我不纳入脑部的原因片刻后就会分晓)。

    你首先可能注意到,上列心智因素都具有无形的特性,你不能看到、听到、摸到、尝到或闻到这些因素,至少这些因素存在心智环境中时,你不能感觉到。例如,针对活人脑部开刀的医生中,还没有人碰到病人的信念、思想、梦想和记忆,但是他们知道这些东西存在脑中的某些地方。生化学家研究构成组织的分子,发现了去氧核糖核酸,却一直没有发现前面所列的心理因素。但是,我们知道这些东西存在,因为我们可以体验到别人透过行为,把信念和思想表现在外在物理环境中的结果。

    有人会问,如果心智因素无形、无质,又从来没有人直接体验过,那么心智因素怎么可能存在?答案是:这些因素以能量的方式存在(能量没有质量)。例如,光会穿过实际物体或反射回来,但是光不会取代物体,电也一样。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实体通过另一个实体所在的空间时,会互相取代。

    长久以来,科学界都认为,原子是物质最小、最基本的要素,后来却发现,还有能量存在原子的内部。科学家到现在还想不通,以没有质量方式存在的东西(原子中的能),怎么会变成具有质量的东西——也就是变成原子。换句话说,能量怎么从没有实体变成有实体?曾经有人请爱因斯坦说明他对物质的定义,他说:“物质只是以我们感官能够感觉到的方式存在的能量。”即使你现在看的本书、你现在坐着的椅子是以原子的方式存在,你仍然感觉书和椅子似乎是实在的东西。然而,情形根本不是这样,我们的感官不能认知以原子形式存在、不断旋转、中间还有空间存在的原子。不过我要说的是:所有物质在最深层的存在水准上,都是以(原子内部)能量的形式存在,但并非所有能量都以物质的形式存在,光线和电力就是这样。

    一般说来,心智能量以各种无形的形式存在,以信念、情绪等方式存在,但是具有影响我们行为的力量,因此也具有左右外在物理环境的力量,影响方式和这种能量表现的方式一样。例如,以信念或经验记忆形式表现的能量,可以促使一个人走过房间,切换电视机上的频道,因为他认为另一个频道的节目比较值得看,或比较有意思;这种心智能量也会促使大家喊高一档股票的价格,因为他认为这样符合他的最大利益;心智能量也会激励群众走上战场,防卫或提倡他们认为需要防卫和提倡的东西。这些行动和行动对环境的影响,是这种心智能量表现在外的结果。

    经验是什么?

    我们用五官体验世界,这点是常识,但是你深入探究到最基本的层次时,我们对环境的体验从外在(实体)进入内在(心智)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在物理世界中看到、听到、摸到、尝到和闻到的东西,变成了能量的电子脉冲,透过神经系统传送到脑部。换句话说,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外在世界的有限经验变成了无形的电子能量,表示我们体验生活(物理环境)的有形介质,和代表这些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储存在内心(心智环境)的介质,性质和特性不同。我们稍后要从比较实际的层面,检讨这些不同。

    如果我们起初认为,我们的经验(环境资讯)会转变成电力的想法似乎相当荒唐,那么我们必须考虑我们很多年来,一直都以电话和电脑的形式,利用类比科技。电脑可以用很多种能量媒介,储存资讯、声音和影像;电话用电力、光和微波的形式,传送声音和影像。这一切都很常见,但感觉资讯(有形经验)转变成对电力储存的鲜活过程,仍然令人迷惑。我们以个人身分学到的一切和存在本质有关的东西,都以无形、无实体的方式,储存在我们的心智环境中(能量很真实,却没有实体,因为能量不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因此我们可以说能量以无实体的方式存在)。

    我在前文中,没有把脑部裂纳入心智环境的一部分,原因是脑部以有形的原子和分子(实质)形式存在,心智环境(以信念、记忆、情绪等形式存在,和经验中产生的物理环境本质有关的能量)却不是以有形的方式存在。为了帮助你了解脑部和心智环境之间的差别,请你想一想:不含心智环境的脑部和没有插电的电脑有什么不同。在这个比喻里,心智环境应该等于推动电脑运作、储存和承载各种形式的资讯的电能,电脑硬体(实际、机械式、由原子和分子构成)应该等于脑部。

    这就是本章一开始,我说心智和物理环境之间大不相同的原因。我列出的所有心智因素,都以无形能量的方式存在,更重要的是心智因素运作时,都和能量一样,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质。要了解心智环境的本质,你必须了解能量的性质,因此,接下来我打算检查光线和电力之类一般能量形式的性质,再拿来和心智环境的性质比较,以便确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随后的五章里,我会把所有这些内容结合起来,教你一些非常实际的技巧,以便提高你有效交易的能力。

    心智环境和能量的性质有什么共同特性?

    能量没有次元

    我们已经知道,能量在物理环境中不占空间,因为能量不会取代占有空间的任何东西。这种“没有空间”的性质使能量具备“没有次元”的特质。换句话说,凡是不占空间的东西,也不会具有长宽高或圆周之类的有形次元,至少在我们正常思考这些性质时,不具备有形的次元。

    这种没有次元的特性大概是和能量性质有关的观念中,最难了解的地方。因为能量虽然没有次元,却可以用若干形式表现出来,让我们的眼睛看到,凡是能够看到的东西,应该都有我们能够丈量的次元。说能量能够以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却仍然没有次元,似乎是明显的矛盾,实际上却不矛盾。

    要说明这一点,最好的例子是全像照片或全像摄影。你利用全像程序,可以产生三度空间的立体影像,投射到空间里让人眼看到,而且这种影像看来似乎具有长宽高和圆周,你甚至可以丈量这种影像的长度或宽度,但你的手却可以穿过这种影像,因为影像中其实没有任何东西,至少没有物理学所说的东西。光影没有实质,因此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应该也没有次元(和有形物体相比,能量没有次元)。

    记忆或心智影像(想像、白日梦或睡梦之类我们透过心眼可以看到的东西)的运作方式,可能非常像全像照片或镭射光,是没有实体物质的光影,空间、距离或次元的对比不是考虑因素。我们头颅里的空间非常相当小,比起从心理观点来看的头脑容量更是如此,但我们可以创造各种大小或比例的影像,不受物理环境大小的限制,因为这些影像是以能量的方式存在,没有实质,因此以没有次元的状态存在,不占空间。

    你可以用简单的心理练习,轻松的说明这种观念。闭上眼睛,想象你上次度假去的地方,你住在哪里?还顺便去了哪些地方?你想像你去的地方时,有没有站起来,从你现在的实际位置走开?你有没有想像自己从椅子上站起来,做完旅行所需要的所有准备?你有没有像实际旅行一样坐进车子里,用心智开过每一公里?应该没有。不管你在物理环境中需要经过多少空间或距离,你上次度假的影像极可能只是跳进意识里 ,就像你立刻走到这些地方一样。你现在的位置和记忆中的度假地点之间——“没有空间”存在。

    我们做的“梦”本质也说明这种没有次元的特性。首先,梦境的大小没有我们所知道的限制,不同的梦可能大不相同、千奇百怪,物理环境的一切远比我们的脑腔大多了。此外,我们在梦中可以立刻改换地点,不必实际移动。例如,你可以梦到自己在地下室里,片刻之后你就到了客厅,不必实际从地下室里爬楼梯走上来,不必穿过其他房间走到客厅。

    速度

    心智环境和能量共有的第二个特质是速度。能量移动的速度快得不可思议,例如,光每秒走过186,000英里,快到足以在一秒内环绕地球大约八次。对我们的实际感觉来说,这样实在太快了,就像瞬间即至一样。我的意思是光移动得太快了,以致我们的感官不能侦测到光的运动,我们显然可以看到光,却看不出光从光源运动到遥远地点之间的移动。例如,你在黑暗的房间里开灯时,房间是否从光源移动到墙壁时依序亮了起来?不是这样,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房间的每一个地方都在瞬息之间,似乎同时立刻充满亮光,我们的肉眼无法识别出光线的传播,因此,光看起来完全没有移动。

    光这种瞬息即至的性质很像心智环境,前面说过,梦通常可以在瞬息之间移动,你做梦时,前一刻你可能在一栋房子里,下一刻你可能就到了世界的另一端,两个梦境地点之间其实没有任何旅行时间。不论是什么情形,心理机制造成了这种变化,创造出同时发生的移转,实际的速度很可能像光充满黑暗房间的速度一样。

    然而,另有一种心智特性(实际上比较像是一种现象),最能说明心智环境的运作速度,体验过这种特性的人不很多,却有很多人在完全独立、毫无关系的事例中报道,证实这种特性的正确性。我说的是人从出生到现在的经历以连续心理影像的方式,在个人意识中闪过的现象。这种事情通常只会在生命遭到极度威胁、个人片刻之内就会死亡的情形中发生,在这种个人频临死亡的少见时刻里,重新经历一生看见、听见、尝过、闻过感觉过的事情和情绪。

    我阅读和听到别人叙述的这种经验时,都会深感困惑,不了解一个人花了几十年经历的一生,怎么可能在片刻之内展现在意识中。但是经过长久思考后,我想到储存经验的能量移动速度快的不可思议,会使我们的一生变得相当短,因此不管我们花多久时间经历一生,我们的所有经验都可能在片刻之间呈现出来。

    如果你像我一样想象,这一切可能变得比较容易了解。经验很像你遥望的星星一样,储存在光之河里,两者关系密切。科学家告诉我们,除了太阳外,最靠近地球的很多星星距离我们极为遥远,即使以每秒十八万六千公里的光速行进,这些星星发出的光也要花个几百年才会抵达地球。星星和地球的距离极为遥远,因此产生了长度达到无数亿兆公里的稳定光束,因此我们看太阳以外的星星时,看到的其实是离开远处星星已经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光。如果我们能够沿着这道光束,回到光的源头,我们愈接近这颗星星,看到的应该是从这颗星星越接近现在的过去时间发出的光(从这颗行星的角度来说,则是越接近现在的未来)一直到我们抵达这颗星星的现在为止。从这颗星星过去、未来和现在(视个人的角度而定)发出的光,应该同时存在这道光束中。

    想像我们经历的影像、声音、味道、气味、感觉和情绪以记忆之河的形式,储存在能量中,再想像我们可以像在光束中旅行一样,在记忆之河中旅行,我们利用意识,漫游在遥远的过去和最近的过去到现在之间,或把这些记忆投射到未来,如果储存经历的能量能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动,就可以得到绝佳的解释,说明整个人生怎么可能在片刻之内,展现在意识中。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请想像你所有经验像光速一样伸长,使你可以沿着光速,用光速旅行,以这种速度来说,即使你只旅行几秒钟,也可以经历极多的资讯。例如,如果我们刻意认定:长一万英里的心智能量可以保存一年的经验,那么,如果你以光速来体验那些经历,一秒内可以经历将近十九年的记忆。

    承认这种现象,有助于我们了解心智环境本质中最难了解的观念——据我们所知,心智环境存在时间之外。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感受对于环境的认知受限于时间与三度空间,我们必须以直线顺序的方式,一一体验每一个时刻。如果时间过去,就永远过去了,我们不能回到过去,体验存在物理环境中的过去。我们也不能前进到未来,过去已经不存在,未来还不存在,似乎只有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到,没有止境的“现在时刻”系列存在。然而,内在构成因素的心智能量像我们实际体验到的一样,在正常的时空观念外运作。心智环境里没有空间界限或时间限制,我们可以随意向任何方向思考,向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而且在理论上,资讯的储存量也没有限制或界限。

    简单的说,时间和我们跨越距离或三度空间移动的认知息息相关。换句话说,要认知时间,你需要两个关键要素:就是具有范围(量纲)和移动的空间。这两种特性显然都存在物理环境中,具有长度、高度、宽度和厚度与圆周之类组成三度空间的性质。物理环境也不断运动,太阳、其他星星、行星和卫星全都在运动。虽然我们不能直接看出来,一切实际物体都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运动,从最小的原子和分子,到最大的恒星与太阳系,包括我们身体里的原子和分子在内,一切物体都环绕着比较大的物体旋转。

    地球的自转、公转成为环境中的力量,使白天变为黑夜、黑夜又变为白天,创造气候、季节和无止无尽的其他环境循环。所有这些环境变化循环(包括我们身体的成长、年龄、呼吸、消化等循环,都起源于我们细胞中原子与分子的运动)成为我们实际感觉中的力量,促使我们以直线进行的方式,经历一个又一个不断循环、不断变化的环境,让我们得以认知时间总是向前进。如果我们不能认知三度空间中的运动或某种移动,作为衡量这种运动的参考点,那么我们就不能看出时间的流逝。例如,如果我们有意识,却大致陷入不省人事的状态中,没有感觉输入、不能看出任何形式的运动,甚至没有心跳,我们就不可能辨别几秒或几天之间的不同。要测量时间,你必须有起点和终点,两点间的距离或时间可以测量,但是你需要三度空间才能到达你要去的点。

    我们认为在比较像河流的环境中,意识可以不管时间和空间,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漫游。此外,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存在物理环境中的实际时间系列,对我们记忆中储存的能量没有影响,和环境对我们感官的影响相比,时间系列只对心智环境有影响。你可以尝试用分成一刻、一刻的方式,重建过去二十四小时的记忆,轻易说明这一点,很难,对吧?现在尝试重建一星期前那天的记忆,我们只记得重要大事件、对感官冲击最大的经验,以及跟最多能量有关的事情,因为经验不是以时间刻度的方式,而是以能量强弱的方式,记录在记忆中。因此,记忆和实际的过去时间没有关系。

    请记住,能量不是以原子和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和我们对时间流逝的认知相比,能量不会像实际物体一样不断旋转,能量可以保持静止不动,也可以很活跃。例如,某个人或某件事可能让你想起二十年前发生后就不再想到的经验,你激起这些记忆的能量时,会重新体验到当时的景象、声音、味道、气味,更重要的是,你会重新体验到当时的情绪,就像一切都没有改变一样。在你心里,一切都没有改变,这些能量沉睡了二十年,在我们刻意或无意间想起或反省心里的东西时,这些能量变成活了回来。

    重大的正面经验(欣喜、快乐、欢乐等等)或负面经验(痛苦、可怕、愤怒、仇恨等等),很容易回想起来,因为其中包含和事件有关的庞大或强烈能量。这种经验会任意跳进我们的意识记忆中,但是,试着回忆你一生中每次刷牙、喝水、开冰箱门或穿鞋袜,就不是这么容易了。这些事情不容易回忆,原因在于跟这种经验有关的能量很少。

    我们的记忆像能量口袋一样,我们可能像光之河的例子一样,根据日期和时间,依序储存能量。然而,所有平平淡淡的事情似乎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或是遭到压缩,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即使我们知道这些事情发生过,也是一样。一个月前的今天,我们一定穿了鞋袜,否则我们很可能会记得自己光脚走路,这种事情的冲击应该大得足以让我们记忆深刻。

    例如,我们过去曾经阅读过的文字,如果印象不深刻的话,通常很快就会忘掉,因为那种环境对我们的感官没有什么冲击。和经验性质比较浓厚的活动相比,书上的文字对视觉的冲击很小,例如,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实际参与生物实验受到的冲击,一定远大于阅读生物实验文字。要记住我们看过的东西,所需要的能量必须从专注中产生,因此,我们体验时间的方式时时刻刻都和我们的感觉(实际或情绪冲击)有关。例如,如果你经历恐怖的事情,你经历的每一秒看来都很像一小时或一天,恐怖经验的每一刻似乎都永远不会结束,因为环境正在攻击我们的感官,我们遭到的冲击极为痛苦,以致于我们等不及这种经验结束、脱离这种状况。

    因此,我们在等待事件结束时,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件事经历的时间多长上,因而减缓了我们对于时间的感觉。快乐的时光似乎总是一转眼就过去(我们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因为我们处在快乐和幸福的状态中,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脱离这种时刻,感受到比较不快乐的事情。

    和我们感受到的快乐相比,这种经验的快乐程度开始下降,促使我们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我们经历的不快乐上时(即使不是厌烦,欢乐的程度也降低了),我们就会脱离这种心态。我们的注意力从欢乐(没有意识到时间流逝),转移到“我等不及这次聚会结束”时,我们对时间的感觉会跟着不快乐的程度比例放慢下来。

    在物理环境中,经验以直线顺序的方式,在一刻、一刻流逝的时间中发生,我们透过实际感觉,在片刻间体验到的东西,会根据经验的冲击程度大小,变成电能储存在记忆中,因为能量并非实体,记忆不受时间限制。

    时间只有一个方向,但在我们的心智环境中,我们可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想起记忆,也可以刻意想起。我们可以用心智影像、声音、味道等形式体验记忆。我们的每一个记忆都构成认同的一环,记忆以能量的形式存在,因此具有推动我们行动的力量,不论我们是否知道,这种特殊力量都会用我们经历过的方式,促使我们在环境中行动,产生更多的经验和记忆。

    基本上,我说的是:我们的存在同时跨越两个大小不同的空间,我们知道自己在三度空间里生活,因此我们的物理感觉会受时间限制,时间以直线的方式,一刻接着一刻的流逝。然而,在我们的思考空间里,我们在物理环境中认知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存在,心智环境中时空不存在的观念具有非常重大的心理影响,会左右我们体验快乐、满足需要、达成目标等大致相同功能的能力。然而,你处理这些影响前,必须了解经验是以强弱不同的正能量或负能量,也就是我所说的以“能量性质”的形式储存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纪律的交易者(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vv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