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孩》一片的电影语言可谓极具风格。
导演朴赞郁并非科班出身,毕业于韩国西江大学哲学系,
他和楚浮一样是由影评人转行成为导演。
这也注定了他巨大的观片量,从而在电影语言上的博采众长,
而且由于他是一名B级片与cult片影迷,又使得他经常不按常理出牌。
本片第一个镜头起自一只手握住领带的特写,
逐渐拉到吴大修逆光的面部狰狞特写然后切换至跳楼者,交代环境。
短短几秒已建立起极强的戏剧张力,为整部影片定下了基调。
此时镜头突然切换至故事的最初,喝醉酒的吴大修在警察局闹事。
使用普通灯光与自然声,纪录片式粗糙剪辑,
无论形象还是滑稽平和的气氛都与最初的镜头形成鲜明对比。
不但交代了吴大修的最初身份,与之后的影片形成反差,
还提到了他的女儿,可以说埋下了第一个伏笔。
场景转换到电话亭,最初仍然是纪录片式粗剪,
然而随着吴大修的失踪转换为轨道镜头并逐渐拉高成为俯角镜头,自然声退去。
值得注意的是《老男孩》一片中俯角镜头出现了四次,
通常而言俯角镜头因其暗示全知视角往往带有一定宗教意味(比如之前的《我要复仇》),
但此片中倒没有涉及宗教,反而更接近于宿命的提示,
因为每次俯角镜头出现都暗示着主人公命运的转折。
仅仅一个开头,导演就很少的笔墨牢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并制造了强大的戏剧张力,还为情节进展做下了必要的铺垫。
从叙事角度来看,朴赞郁的悬念与伏笔设置更是令人叫绝。
影片开头的一系列悬念设置不断地刺激着观众的好奇心。
除了悬念的数量,悬念出现的节奏也恰到好处。
比如精彩激烈的楼道群架戏之后观众刚刚松一口气,
马上发现帮助吴大修的普通路人实际上竟然就是最终的反派。
前半部影片几乎都是如此一波接着一波,毫无空隙。
另一点值得赞赏的是朴赞郁不像某些现代或后现代导演,
在开篇给出极其吸引人的噱头之后,往往只能给出一个模糊的结尾。
这样的手法偶尔为之还可以(比如奉俊昊的《杀人回忆》),
但用得多了便令人不禁怀疑编剧的能力,
也使得许多先锋电影被扣上故弄玄虚的帽子。
朴赞郁通常以奇特的噱头吸引住观众,带给人极大的观影享受,
并能随着影片推进逐渐放缓节奏,解开噱头,引入主题,发人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