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青峰山

作者: 天际1916 | 来源:发表于2020-10-06 09:45 被阅读0次

2号下午和夫人的三姐两口子上青峰山采了一次蘑菇,虽然不像人家大咖采的那么多,但是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每一次发现大蘑菇的喜悦仍然荡漾在心中,念念不忘。

昨天上午,我和夫人一起又去青峰山,开启又一次采蘑菇的旅程。

16公里的路程很快就到了,在每次停车的地方停好车,换上登山鞋,开始找蘑菇。1号下雨,2号的蘑菇就格外多,现在连续多日都是大晴天,捡蘑菇的人又络绎不绝,山上的蘑菇实在是太难寻了。我们一路搜寻着,刚开始还偶尔看到一个蘑菇,后面越走越看不到蘑菇了。

我说:“咱们得往没有人走过的地方钻,得往不是路的地方搜寻。”夫人也同意,可是凡是能走进人的地方几乎都被人走过了,感觉比上一次困难多了。偶尔捡到的蘑菇,也相对比较干,一看就不是今天刚刚生长出来的。

我们比较乐观,捡不到就当是出来爬山玩了。我还拎了一个大的蛇皮袋,看着里面零星的几个蘑菇,好不匹配啊。

我建议还是尽量往阴沟的地方去搜寻。这座山沟沟壑壑,经常走着走着就到“悬崖峭壁”的边缘了,想找一个下沟的路都不容易。好在经过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搜寻,还是寻找到一处下到山沟的缓坡。沟下,继续搜寻,突然我发现了一个红蘑,哈哈哈,仿佛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兴奋油然而生。我大喊夫人:“我发现红蘑啦!这附近一定会有,快来找找。”

蘑菇这东西,属于菌类,容易群生,发现一个,附近肯定还会有。果然,经过仔细搜寻,在这个红蘑的附近我们一下子发现了二十多个红蘑,虽然它们隐藏在草丛和干松刺下,还是被我们找出来了。我们信心大增,其实这一处也是被人家扫荡过的,只是剩下的蘑菇隐藏的更深罢了。按照这样的节奏,收获指日可待。

我们继续在沟底搜寻,在另一处我们又发现了“一群”红蘑,这一次又是二三十个(没有那么容易,就是站在原地细细的搜寻草丛松刺下面),每一个蘑菇的发现,都让我们开心和振奋,我们都会大声告诉对方:“我又找到一个红蘑(黄蘑)。”

前前后后,我们在山里搜寻了有近两个小时,虽然没有人家采蘑菇的大咖那么厉害,可是我们也捡了差不多三四斤百十来个蘑菇,尤其是红蘑居多,是我们这几年采的几次蘑菇里采的红蘑最多的一次。虽然只是一个蛇皮袋子底的蘑菇,我们也觉得是收获满满。这样的晴天碧日,天气干燥,出来的又晚,我们还能捡到这么多蘑菇,已经相当不错了,哈哈,自我安慰一下。

回家,让大姐收拾一下,晚上就炖红烧肉白菜吃了,真香。


发现一堆红蘑。
又发现大红蘑。 在袋子里面拍,好像不太显多。这是我们昨天的战果。 红蘑炖红烧肉白菜,特别香。

相关文章

  • 再上青峰山

    2号下午和夫人的三姐两口子上青峰山采了一次蘑菇,虽然不像人家大咖采的那么多,但是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每一次发现大蘑...

  • 青峰异客(全)

    青峰异客 异客,体貌修伟,居青峰山。青峰山,颇高,青烟耸翠,少有尘烟,故未知异...

  • 登青峰山

    登青峰山 原来,东山不叫东山,叫青峰山。 好久沒爬青峰山了,听说它要改扩建。正值元旦,天气又好,便萌升了新年登高望...

  • 再上兰山

    曾经在兰州生活过九年,兰山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不管去游玩还是锻炼,爬过的次数并不算少。每隔几年,兰山也会有些变化...

  • 再上穹窿山

    苏州的穹窿山名气似乎并不大,但听了穹窿山的介绍,你定会肃然起敬。穹窿山是《孙子兵法》的诞生地,乾隆曾经六次登临祈福...

  • 再上径山

    “径山寺创建于唐天宝年间,距今有1200余年的古刹,为天目山余脉,海拔769米,在浙江余杭径山镇径山。 在中日佛教...

  • 再上径山

    农历六月初一,再上径山万佛禅寺。烈日当头,此乃吉兆,江浙一带梅雨终将过去。登山之途盘旋曲折,盖探佛求净之道...

  • 青峰山摘杏

    2007年底,2008年初冬春之交,老天爷下了一场有一场大雪,腊月24日我的大女儿出生了,我们老少一家五口人的日子...

  • 游青峰山侧记

    青岛多山。我居住的小区,前几年应该算是城市边缘,小区的后面和东面,是绵延起伏、层峦秀峰的崂山山脉。2006年刚入住...

  • 冰雪青峰山

    我以为过了雨水节气,就应是细如柳丝的雨了,没想到一进入秦岭,还是满山的雪,白皑皑的,耀眼的很。心中不由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上青峰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zz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