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事情,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
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
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故事。一位81岁的老人在家自杀,直到两个月后才被人发现,她的身旁留下一封遗书,上面写着:我于昨晚走了,走时心如止水。
在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为子女着想,怕给他们添麻烦,她本以为自己第二天就会被人发现,然而,走了2个月,第一个发现她的人竟然是邻居。
每一桩这样的悲剧发生时,“空巢老人”的危机才渐渐被人重视。
李老今年七十岁,老伴儿六十八岁。二老都曾任研究员,而他们的儿子也是各个有出息,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从某种意义上讲,李老和老伴都感到自豪,也觉得孩子们有了他们的小日子,自己这辈子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从前,夫妇俩人就已计划好晚年生活,拿着养老金,一起旅旅游,不让子女操心。
可是,当时间慢慢推移,李老才发现,所有的计划赶不上变化。
一起旅游了不到几年,老两口的身体就是一天不如一天,不得已旅游计划暂停,二人乖乖回到家中,成为彼此的医生。李老有严重的心脏病,老伴有严重的高血压,一个给一个量血压,一个提醒一个按时服药。
可即便如此小心翼翼,还是会有出意外的一天。今年年初,李老心脏病突然发作,好在有邻居照应,才送上了急救车。然而,车刚一走,老伴儿就感到天旋地转,一下子倒在了地上,那一刻,她甚至自己都认为恐怕是要完了。
躺在冷冰冰的地上,老伴不敢动,也不敢睡着,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李老。就这样,愣是熬到了第二天清晨,还好老两口早有心理准备,给邻居留了一把钥匙,邻居也不放心老太太一人在家,第二天敲门发现没人开,才赶紧冲进去,将老伴也送进了医院。
这件意外的发生,才彻底惊醒了老两口,只靠对方的照顾,根本就行不通。
那么投靠到儿子们身旁呢?其实,以老两口的收入,在北京不是生活不起,但里面的各种复杂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首先,北京的情况太特殊了。如果孩子们不是定居在北上广,或许他们早就投靠过去了。
北京的房价很高,值得高兴的是,两个孩子在北京都买了房,差不多都有150平左右,但相反的,这也就意味着,两个孩子基本都套死在这套房子上,他们非常爱惜自己的小家,也每日为房贷奔波着。
说起自私,李老和老伴也能理解他们,谁不希望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即使住在一起,夫妇俩人也希望有自己的活动空间。
可能也有人认为,150平的房子,怎么住都能让老两口住下,但是,李老说,孩子们并没有主动邀请过。
甚至过年的时候,两个儿媳妇还用开玩笑的方式互相说:
“现在国家人均居住面积的小康标准是三十平米,如果咱们谁家再挤进两个人去,立刻就生活在小康线以下了。”
或许,这在孩子们心中是他们最后的骄傲,若是再住进去两个人,只会击穿他们的自尊,为他们小而美的家庭带去阴影。
老两口又想了想,其实不住在一起也无妨,在附近租个房子也能够生活下去,儿子也算是在身旁了。
可是后来,夫妇俩还是作罢了这个念头,因为不管住到哪里,自己都是空巢家庭,儿子们也顶多每周末过来看一眼,这么住着,在哪都一样,也就没必要花那冤枉钱。
思前想后,老两口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能相互依靠,独守空巢。
干不了的活就请个保姆来做,然而,等真正请保姆的时候,李老他们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平等交易。
最开始时,他们找到一家家政公司,保姆负责伺候两位老人,但要价每月3000,这个价格李老夫妇也是能够接受的,只是他们还是没想到保姆的价格会这么高,差不多也快赶上一些白领的收入了。
老伴听了,还有点难以接受,在李老的劝说下,最后才同意招了个小保姆。
本以为,掏了钱,接下来就是水到渠成,享受与价格相符的服务。其结果,还是让老两口吃惊不已,尽管两位老人要求不高,脾气也不大,但保姆的服务质量还是让他们十分不满。
没办法,想请个更好的就得加钱,于是李老每月又加了500,请来另一位小保姆,结果得到的反差更为强烈。
接着,他们又换了几个小保姆,最后才发现请保姆这条路,大概是行不通了,还是只能依靠他们自己。
李老有些伤感,过去计划的生活到现在看来全成了泡影,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是一个不可估算的变量。
当意外发生时,他们身边必须得有个人才行,上次还比较幸运,可是以后呢,会次次这么幸运吗?谁也不敢打这样的包票。
最后,老两口都觉得,以后不管谁住院都要一同去,以这样的身体状况,无论有没有意外,都够得上住院条件。
其实,他们最担心的,还是怕万一真到了最后一刻,自己最起码还能看到老伴最后一眼。
就这样,两位老人又开始了空巢生活。
但在孩子们眼里,他们并不知道里面的内情,只是单纯的认为,老人们舍不得花大钱,所以请不来好的保姆。
其实,孩子们也算孝顺,只是他们不能理解这种状况。
在李老夫妇二人住院的时候,儿子们也都赶了过来,李老说:“以前我可能觉得,他们用不着回来,回来也不能改变我们需要救治的事实,也给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但是,这一次我不这么认为了。当孩子们出现在病房门口的时候,我真的感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
那一刻,李老心中五味杂陈,有些伤心也像受了委屈一般,而身旁的老伴一看到孩子们,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掉,孩子们越安慰,她哭得越凶。
李老说:“孩子们难以理解,他们的父母怎么会变得如此脆弱,就像我年轻的时候一样,也一定是难以理解如今的自己。”
病情稍一稳定,李老就将孩子们赶回了家,这也是第一次,他替他们着想后,感到违心,明明很需要孩子们在,嘴上却说着:没事了,你们回去工作吧。
孩子们一走,夫妇俩心里就好像得到了共识,他们躺在床上,拉起彼此的手,小护士们看到还羡慕他们的感情,简直比初恋还要甜。
然而,只有李老夫妇俩心里明白,这是一种只剩下我们,相依为命的感觉。
盘算来,盘算去,他们得出了最后一个决定,那就是住进养老院。
毕竟养老院有人管理,可以杜绝“老人在家养老,保姆关起门来称王称霸”的可能。
而且还提供家庭式公寓,可以自己煮饭,也有人每天来送饭。
有人看护,每个月6000,但这也算是值得的。李老说:“去养老院,应该是我和老伴儿的最后一站了。也许真的是走到人生的尽头了。”
要搬去养老院的时候,李老夫妇站在自家门前,看着住了10年的房子,好像从这个门出去后,人生就进入了倒计时。
在收拾行李的时候,老两口才发现,自己要带走的东西并不多,除了养老金卡、身份证件,好像唯一值得带在身边的,就只有孩子们的照片了。
李老说:“人生前一个阶段积累下的一切有形的事物,我们都带不走,也不需要带走了。
还有一个决定,应当算是我和老伴儿最后的决定了。这个决定我们谁都没有说,只是彼此心照不宣。
那就是:如果我们中的一个先走了,另一个就紧随其后,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不认为这是不人道的,相反,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此生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理性。”
“因为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以承受一个人的老年,一个离世,另一个绝对无法独活。那样实在太孤独了,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
网友评论
但每个地方给我的感受并不一样。
个人以为,
养老这个事情说起来很为难,
一难难在经济条件,
多数为人子女者在第一难上就已经输了,
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养活父母、子女和自己,
活得很为难,就更缺乏旁人眼中的孝了;
二难难在时间精力,
相信有伙伴看过刘涛主演的《老有所依》这部剧,
在现代中国社会,
双职工的夫妻应该是占多数,
而所谓的有全职太太的家庭应该是比较稀缺的,
在这种情境下的两夫妻可能自己身体都顾不上,
还加上未成年的子女和逐渐老去的父母,
夫妻两个基本都得忙成钢铁侠一般。
更何况,
平常再文雅和蔼可亲的父母可能在老年时变得不可理喻,
试问一下,
现在的女生们有几个愿意一边上班一边带娃一边处理婆媳关系呢?谁不想轻轻松松做个舒舒服服的人?!
这些所谓的住养老院的苦,
估计是多少老年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好。
老年时,
我想但凡能自己内心平和一点的老人都会活得自在又轻松,
又何来的住养老院的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