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特点简介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详名为"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以前也有人称之为武当赵堡和式小架太极拳,或简称为和式太极、和氏太极、武当赵堡太极。因为它在历史承传长河中同出一源,新近国家已正式确认"武当赵堡太极拳"与原先流行的五大门派并列。 为什么叫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 "武当"是指此拳为武当丹士张三丰创于武当山;"赵堡"具体说明河南温县赵堡镇人氏蒋发得王宗岳真传后在赵堡孕育成长,叠相传授数百年的史实,故冠之以"武当赵堡"。"三合一"是指此拳架套路动作、推手、散手技击三者融为一体,每个拳架动作在不改变任何姿势情况下,可施之以推手、散手实用。"承架"是继承、承传与大成之意。故有口诀曰:"太极三合一,承架传授稀。练架软如绳,推手活似龙。散打出手快,进退活步行……"虽说赵堡拳昔日有拳不出村之说,却是代不乏人,但只有德孚众望,品行高洁者方能得之,故"传授稀"。武当赵堡各拳架虽同出一源,一脉相承,但沧桑变迁,社会进步,历代祖师也因各有心得,教学方式不一,演绎出了领落、代理、腾挪、大架、小架等拳别,亦不为奇。闻恩师郑悟清先生训教: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虽传世稀少,但代有传人,亦不易得。愚习赵堡太极拳数年后,恩师又用了七年的时间将承架独传于我,可见恩师用心良苦。究竟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与其他流派有什么不同呢?
一、从拳名解释中可以看出它独具特征,有渊源、有传承,与其他拳种不同流,卓尔独立,不同凡响。
二、每位承架太极拳传人到了晚年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从众徒子中选择一、二人秘授其拳架,传其口诀,以承架作为掌门人或嫡承传人独门修炼的秘岌,所以是传世稀少的拳中极品。
三、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行拳时姿势动作要求与天地运动吻合、同步。要浑圆、阴阳、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等。
四、拳架保留了张三丰祖师所创原本太极拳三合一的特点,拳架高,动作小,松柔自然又紧凑,易化善发,温文尔雅,内涵大,使人能真正得到以正治身,以柔守强,以奇攻敌的效果,并有特别的颐养功能。多年来很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甚至濒临死亡的患者通过习练此拳达到起死回生的佳效,不胜枚举。
五、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不不但符合王宗岳先生关于太极拳经论所述各项需求,又有一套合理的锻炼方法。如:"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镇头领气以卫其力。"松柔的运动体躯,先由外动姿势去带动内部转动,然后再由内部之动去带领外面姿势之动,达于"以身领手,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的高层次太极要求。
六、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处处势势符合阴阳学说与易理辩证哲理。在诸多的太极拳书刊、资料及教材中,只能看到或听到"含胸拔背"的要领。可是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不单只有"含胸拔背"的要求,还要求"通脊挺胸"。"含胸拔背"为阴,"通脊挺胸"为阳。单打一地要求"含胸拔背"就会陷人"孤阴无阳"的泥淖,只有同时要求"通脊挺胸"才能真正做到"负阴而抱阳",阴阳兼备,阴阳相济。这样才合乎阴阳学说和易理的辩证思维。整套拳架无时无刻不在做阴阳、虚实的转换,不惟手脚身腿,即就是肇丸也在运动时有阴阳虚实的转换。
七、太极拳有四两拨千斤之句,但它必须有立木顶千斤之能,所以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在运动时要求始终不破坏立木支千斤的理论根据。故松膝不屈膝,正腰落胯不松腰,对应了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合为命,意为旗,腰为蠢"之说。力争实现一顺百顺,顺其自然使其气血没有堵塞之弊,保持手与手腕的顺直, 故不坐腕,不勾手,不扭腰,使气血能通畅的达于精神末梢。
八、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在行拳作势中,式式时时离不开守中,"中"乃天下之大本也。得中者可成圣人仙佛,失中者为凡夫俗子,故有儒日"执中";道 曰"守中";释曰"虚中"之语。因此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太极拳在运动时,要求起于中,挂于中,求于中,守于中,万变不离其"中"矣。
九、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整个套路动作,都是围绕着五行八卦十三势的依据要领而作,且动作姿势设定都是以背取顺,以防为攻的招数,技击时后发先至,力摧强敌,符合了王宗岳先生拳论所云的"挫挫之力"。
十、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十分注重档胯的训练。武谚云:"一步进档神鬼难防","万般档中求"在赵堡拳诸代承传中也有"神仙留下健身方,开档下胯最为良"的说法。王宗岳先生的太极拳经、论也讲"身有不得力之处于腰腿求之"(腰腿衔接处即档胯也)。因此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拳架运动时,式式时时配合档胯找出圆的轨迹,走出圆的轨迹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