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历史有意思
斗争都是残酷且严肃的,不做好准备相当于送命 | 《六韬》管理之道

斗争都是残酷且严肃的,不做好准备相当于送命 | 《六韬》管理之道

作者: 稽圣 | 来源:发表于2020-02-14 13:41 被阅读0次

    斗争都是残酷且严肃的,不做好准备相当于送命 | 《六韬》管理之道

    【粤若稽古】

    《六韬》是一本讲谋略,讲政治,讲为人处世,讲团队管理的奇书。

    人在做事情,原则上都是希望能够取胜的,都是希望能够趋吉避害的。而为了取胜,则必须要采用各种手段来辅佐自己。无论在战场上,商场上,职场上,或者是人与人的交际当中,都是如此。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手段,看看如何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胜利,避开失败的因素。

    下面进入《六韬·军势》中的原文讲解。

    【阐经述典】

    军势,指的是战场上风云变幻的形势。运用到实际上,也代指一个项目的背景,趋势,以及关联方面的情况。如何去把握、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整个项目的完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战。”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

    太公曰:“资因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足见也。忽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

    资因敌家之动。

    资,指的是我方的行动,准备,对策。因敌家而动,指的是要根据战场上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行动,对策。这一句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喜欢冲动,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冲动就是打没有准备的战,打没有准备的战就容易失败。所以,在做项目之前,我们要做好可行性研究,要做好背景调查,就是为了能够避免盲目的因素。

    变生于两阵之间。

    变,指的是变化。两阵之间,指的是战争已经进入了对峙状态了。对应在项目当中,就是指已经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开始进入项目的开展阶段。之前所做的准备,是没有办法保证一定是正确的,一定是周全的。在实际的完成阶段,是一定会出现变化的。这一点,就需要项目的完成人员,以及负责人员,准确地检测到这些变化。

    奇正发于无穷之源。

    出现了变化,出现了偶然,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呢?就需要用“奇正”。什么是奇呢?奇的反义词是正,代表非常规手段。正,代表常规手段。例如,在战场上,负责守卫的军队称之为正,发动进攻的军规称之为奇。而从正面进攻称之为正,从侧翼进攻称之为奇。无穷,顾名思义,就是无穷无尽的意思。无穷之源,指的就是一个人背后的经验,知识,以及应变能力。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措施。有些人会突然变得慌乱,不知所措。有些人则能够冷静应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方案。解决问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常规的方式,一种是用特殊的方式。

    楚汉之争期间,韩信数万军队在面对赵国二十万军队进攻的时候,就才用了“奇”的方式。如果按照常规的方式,面对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是要退守的。但是韩信没有,他利用背水一战,逼迫士兵提起战斗力,进而攻破赵军的围困,成功打散了赵军,俘虏了对方的将领李左车,杀了对方的将领陈余。韩信的正奇之源,就是他对军队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对经验的发散。

    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

    至事,指的是军事中的机密之事。用兵,指的是如何指导军队作战。之所以不说,是为了防止泄露秘密。一旦我方的整个规划都被别人知道了,那么对方就可以根据我方的计谋来做好防御以及应对,那么要想打赢,就变得困难了。大家在看新闻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新闻所报道的内容,都是较为表面、明面上的东西,深入、暗面上的政策沟通,新闻都是一笔带过,从来不会详细说明。就好像在谈恋爱的时候,一方总是希望能够给予对方惊喜,通过惊喜来打动对方。一旦什么事情都说出来了,对方的惊喜感也就失去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足见也。

    作为一个将军,在应对战场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与镇定,而不是一直讨论不休。方针一旦制定出来了,马上就开始执行。这边说可以,那么说不可以,两边吵个不停,延误了最佳的时期,也是会导致失败的。

    所以说,言不足听,状不足见。

    忽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

    战场上的事情,来得是非常快的。例如敌人在半夜突然发动袭击,这个时候也容不得先召集大家开个会,仔仔细细地讨论一番。面对这种突发情况,是需要将领马上指导大家做好应对,避免产生更大的错误以及失败的。

    而这是非常考验一个将领的能力,如同这一次疫情,大家都在说应对不及时。这也从部分方面来说,官员在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是存在犹豫,存在优柔的。一旦出现犹豫,就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错误。

    【原文】夫兵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也。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

    战前的准备,是要详细的。但是应对战场上的突发情况,是要果断的。

    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

    出现了问题,大家慢悠悠地开个会,每个人都来发表一下意见。大家意见出现不同了,则要开始辩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个不休。甚至还会对问题进行发散,把将领困在了大家的意见当中,迟迟无法做出决定。这样是会延误最佳时期,导致事情失败的。

    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

    善战,指的是有能力的将领。张军,指的是开打。一个真正有能力的将军,在战争之前,就已经有把握,稳操胜券了。问题还没有出现,他已经能够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并及时进行解决,不会等到问题发散之后,再来处理。

    扁鹊在给蔡恒公治病的时候,就是以“治未病”的思路来解决的。扁鹊第一次见蔡恒公的时候,就已经通过外貌,推断出他生病了,告诉蔡恒公要及时医治。因为这个时候医治,是最快速的,也是最容易的。

    可是蔡恒公不听,说我没事我没事。过了十天,扁鹊再见蔡恒公的时候,发现疾病已经深入了,再次劝说蔡恒公。蔡恒公还是不听,说我身体好得很。等到第三次见面的时候,疾病已经深入到肠胃当中了。蔡恒公依旧不听。

    等到第四次,扁鹊远远望见蔡恒公,马上就跑了。为什么呢?因为疾病已经深入到骨髓当中了,治不好了。而齐恒公的疾病无法治好,势必会怪罪扁鹊。扁鹊是有利说不清的,还不如赶紧跑掉。果然,没过多久,蔡恒公就升天了。

    例如有些人,不喜欢戴口罩,总是觉得自己身体好。这是非常愚昧的。治未病,解决还没有出现的问题,是最容易的。带个口罩,总比到最后带个呼吸机好吧?等到真正感染疾病了,再想来治病,已经非常难的,说不定还会赔上自己的性命。

    最高明的战胜手段,是在无形之中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孙子兵法·虚实篇》说过:“微乎微乎,至于无形。”在战争之前,应该要通过政治、外交、贿赂等手段,去瓦解对方的内部,打散对方。这样我方进攻的时候,才能够减少一定的阻力。战国时期,秦国面对的是六个大国,要想通过军事手段一个个去打,太累了,也太费资源了。秦国本来的地理位置就不好,资源本来就缺乏,连年的征伐,会让整个国库处于亏空的状态。而且,六国一旦联合起来,马上就能够把秦国给打趴下,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历代秦王都注重离间的手段,派人花重金去收买六国的大臣,让他们为自己说话。特别是范雎所提出的“拉远打近”外交政策,更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

    白刃,指的是兵器,这里指进攻。等到短兵相接的时候才来取胜,已经不是一个良将了。项羽到后期,被刘邦打得没办法,直接对刘邦说,我们来单挑吧,用拳头说话。刘邦当然不会答应,小孩子才用拳脚来证明自己,大人都是用智谋来证明自己。楚汉争霸的时候,刘邦一直都是通过招降的手段来征服其他的诸侯国,避免使用武力。而项羽,则是能打就打,不能打也要打。实际上,打仗是非常消耗国力的,对整个国家的损耗也是非常大的,还不一定能够取得效果。

    例如在做项目的时候,等到项目做到一半才发现,之前所做的准备,方向全部都是错误的,整个项目都要推到重来。这对于个人的威望,对于团队来说,所造成的危害都是不可想象的。

    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

    设备,指的是设置防备。已失之后,指的是已经出现问题了,也指的是已经失败了。等到事情失败了,再来想着如何补救,这已经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了。在打仗的时候,最好的做法是看清楚对方的动向,然后根据地形做好埋伏,等到敌人出现的时候,马上就进行围捕,歼灭敌人。而不是等到敌人打过来了,再匆匆忙忙想着要如何埋伏,这个时候已经晚了。

    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也。

    一个人的智慧,跟其他人智慧是一样的,那么只能够说明这个人的智慧还不够出众。一个人的技术与其他人的技术相同,只能够说明这个人的技术还不够火候。从上述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领导,对于事情的完成是多么重要的。所以,才需要百里挑一,把这样的人才给选择出来。如果选一个才能平庸的人,是无法应对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无法做好应对的。

    战国时期,燕王哙选择了子之来帮助自己治理国家,结果把整个国家给治坏了,还让齐国找到借口进攻燕国,差点把偌大的燕国给打灭了。秦始皇任用赵高,也导致宦官当权,葬送了秦始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一统江山。

    所以说,人才的任用与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

    打仗做事,最重要的就是要取得胜利。用兵用谋最重要的,就是要仔细、隐蔽地谋划。出兵进攻,最重要的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谋划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神秘,不被敌人知晓。

    这一句是对上文的一个总结,大家要谨记这四条原则。

    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

    稳操胜券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硬对硬来打一场呢?并不,可以先对对方示弱,再接着进功,这样往往能够做到事半功倍。为什么呢?例如,韩信在打仗的时候,经常就会用到假装失败。这样一来,可以让对方放松警惕,一来也可以趁虚而入,减少损失。

    在实际生活中,先礼后兵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面对一些屡教不改的人,可以先接触他,对他说说好话,放松对方的警惕。然后,给予致命一击,这样一来,可以打到对方毫无还手之力。

    《六韬·军势》这篇文章还有剩下两段,为了避免篇幅太长,再接下来的文章再继续进行讲解,欢迎关注。

    【经典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太公曰:“资因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足见也。忽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

    “夫兵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也。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

    【触类旁通】

    关键时刻,更考验一个人的智慧与能力 | 《资治通鉴》日读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稽圣

    进行关注,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斗争都是残酷且严肃的,不做好准备相当于送命 | 《六韬》管理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bd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