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部《血战钢锯岭》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部《血战钢锯岭》

作者: 夏草_ | 来源:发表于2017-01-03 01:03 被阅读48次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部《血战钢锯岭》

    一直一度认为每部电影都有导演特意想要表达的理念与观点,但直到一位导演朋友跟我说“一个成功的导演其实不会用整部电影去表达一个核心的理念,他只是用每一个镜头传达不同的理念。”

    我所理解的这句话是一部电影若能做到“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部哈姆雷特”话,才是部具有较大意义的电影。那位导演朋友跟我说的话,我从梅尔吉布森的《血站钢锯岭》中看到了。这是部能让人收获不同意义的作品。

    有人说他能取代战争片的经典之作《拯救大兵瑞恩》,有人说他是一部强调信任重要性的宗教电影,有人说他对于故事主人公及战争的还原有失偏颇,但更多的是这部电影能引起许多关于战争与生命,信仰与坚守的思考。比起作品本身的内容,其内容所引发的思考更具有价值。

    ----------------------(以下含剧透)----------------------------------

    这部根据真实人物与故事改编的电影,每个人物与镜头都能让我想起许多。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的爸爸,由雨果维斯饰演的一位经历过一战,获得2次授勋的下士,却活在战争遗留的阴影下,无法忘记在战争中逝去的战友,也无法原谅自己,最后成为一名具有暴力倾向的酒鬼父亲。雨果维斯饰演的这个角色将作为一名背负数名并肩作战挚友的生命而活下来的退伍军人状态诠释的深入人心。经历过一战与二战的退伍军人中,80%不仅有战争带来的身体伤害,也有遗留下的精神“创伤”。这些创伤不仅不断的在折磨他们自己,也在伤害着他们周围亲近的人。主人公多斯就是因为父亲酗酒对母亲家暴的原因,险些拿起手枪杀了父亲,对多斯来说,这是他童年的阴影,也成了他上战场却不愿意拿起枪的其中原因。

    无论是在战争中立了多大功劳的军人,回到自己捍卫的祖国反而是处在不被群众甚至是家人、朋友理解的状况环境。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李安导演的《比特林恩的战场》,里面就讲到比起战争给军人们所带来的伤害,和平世界里那些自以为是,不负责,不理解的行为给他们带来的折磨更大。在《血战钢锯岭》中,多斯不能理解他的父亲,甚至在心里杀死过自己的父亲,但庆幸的是多斯的母亲无论被这个酗酒的丈夫如何伤害,她都抱着一颗理解宽容的心态守护在他身边。多斯的母亲其实是一位伟大隐忍的女性。

    影片中对于退伍军人的不重视还体现在多斯的父亲为了自己儿子不被军事审判所判刑,而重新换上一身挂满功勋章的军服去到军事中心寻找当年与自己在一战中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队长(现已为上校)。但是前台的秘书即使知道多斯的父亲曾经是位功勋显赫的军人,却依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尊重,并声称见上校要先预约。在多斯父亲拿到能够帮助儿子的信件赶到军事法庭时,却被一群声称要遵循法律的现役军人无礼对待。对于退伍军人来说,他们曾经守护国家的那份信仰被轻视的一文不值。

    另一个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影片中,在所有人都撤退战场时,多斯作为一名医务兵依然坚守下来,在没有武器护身的情况下只身一人救了70多名伤兵。他用自己的智慧及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信仰,一次又一次仿佛圣光加身般的从生死战场中救回了一个又一个生还者。当自己快要精疲力劲,当自己快要被敌人打下时,他心中一遍又一遍的呐喊着“上帝,再让我多救一个,再多一个人......”,用自己坚不可摧的信念成了战争中的传奇医务兵。

    多斯对信仰的坚守,打开了我这个无信仰者开始对宗教及信仰的好奇大门。出身在和平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下的我们,因为活在过于安逸的大环境中,我们都还未真正意识到什么是“信仰”,更不用说需要信仰。但在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中,社会就像一个“泡沫”,一戳就破。影片中,多斯在被军事审判时所表达的“他作为一名军人因坚守自己不杀人的信仰而不愿拿起武器,不是对其他战友生命的蔑视,而是他只是想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没有信仰他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活。”但不理解他的人正是自称跟他一样有信仰,为信仰而战,却满手沾满鲜血,创造着杀戮及战争的人,这是影片中感受到最讽刺的一点。

    战争不应该重现,但应该反思,这是我们这群生活在和平年代中的人应该铭记的战争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部《血战钢锯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dg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