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游中的佛道之争

西游中的佛道之争

作者: 山有扶苏_Von | 来源:发表于2022-08-08 23:36 被阅读0次

佛法慈悲,道法自然。既是西行,必是求佛,从西游记的故事来看,似有尊佛抑道之疑。

处事态度

道教宣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孙悟空为吸收日月精华之灵猴,大闹天宫之时,道家高手强如镇元大仙、荡魔天尊、天上老君等,如若任一出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于孙悟空之顽劣,道家主张尊重自然,顺势而为,故引荐天庭为官,后封齐天大圣,专门修建宫殿,结局来看,并不理想。

与道家思想相较,佛法多在感化。玉帝找来西方如来,收服后护送唐僧求取佛经,意在宣扬慈悲之心,感化放下杀戮。孙悟空经历磨难,最终悟道,被封为斗战胜佛,确被度化。

罪恶之源

唐僧乃金蝉子转世,面慈心善、博施济众,堪称世间最大慈大悲之人。此等博爱之心,本应受世人无限敬仰,然吴承恩对情节的设定颇显意味深长,即唐僧肉可长生不老,以此便引起众妖觊觎贪婪之心。

长生不老本为道教宣传理念,在西游中却为取经路上最大障碍,可称得上整篇小说的罪恶之源。此等诱惑可造成人心不安、社会不稳,吴承恩似乎并不认同长生不老的理念。

妖道丛生

书中多有妖怪化身道士,如平顶山银角大王、清华庄白鹿精、盘丝洞多目怪;也有道士欺辱僧人,如车迟国三妖虐待和尚;再从众妖结局来看,三清观三妖斗法致死,而观音菩萨的金鱼精,文殊菩萨的坐骑等都得以善终。

如此种种,似与作者所处历史背景有关。吴承恩生于嘉靖年间,而嘉靖本人也为道教忠实信徒,施政理念推行无为而治,群臣只得揣测圣心,致朝政荒废、内外不修。为求长生不老,嘉靖修丹练道,斥巨资修建道观,置百姓生活于不顾,置边戍安危于不顾,以致《治安疏》评其为“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嘉靖,家家净也”,“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

作者借古讽今,似有此隐喻。

冯明超

2022年8月9日

相关文章

  • 话说《西游记》

    《西游记》到底讲的是什么? 最近听到几种关于对《西游记》解读的看法: 一、《西游记》讲的是佛道之争。...

  • 话说西游(一)

    《西游记》到底讲的是什么? 最近听到几种关于对《西游记》解读的看法: 一、《西游记》讲的是佛道之争。...

  • 佛道之争

    第一章 序曲 距离唐三藏带领孙猴子他们师兄弟四人西天取得如来真经已经过去了1700多年,道教玉皇大帝他们虽然设下重...

  • 中年读西游(二十一)

    佛道之争 进入大国车迟国,一幅佛道之争的画面徐徐展开,从汉元帝时期佛教西来以后,本土的道教与传入佛教之争一直...

  • 闲谈西游(6)《西游记》到底是崇佛抑道还是扬道贬佛?

    闲谈西游(6)《西游记》到底是崇佛抑道还是扬道贬佛? 《西游记》到底是崇佛抑道还是扬道贬佛?历来颇多争议。表面上看...

  • 也谈四大名著

    《水浒》乃草莽英雄,不堪大任,结局如何? 《西游记》乃佛道之争,与民无关,自由抗争之果呢? 《红楼梦》乃风花雪月,...

  • 西游记评传—1:佛道之争

    一 孙猴子拜师学艺完成,欲回花果山时,师傅交待:不得说出自己的名字,原因是将来猴子闯祸后丢自己的人。 这个说法极度...

  • 论道佛

    道,乃讲阴阳天地说;佛,乃讲人世因果说。 道,乃遵循自然规律,谓道;佛乃讲人性本质,谓佛。 道佛之争,实乃自然科学...

  • 为何北魏太武帝要灭佛?佛道之争是表象,佛教与王权的矛盾是核心

    北魏太武帝灭佛一事,“佛道之争”只是表象,在事件背后,还有佛儒之争、佛教与王权的矛盾这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其实,北...

  • 宇说电影之悟空传

    话题纷纷,只取其一: 天机仪。 现在对于西游记背后所阐述的佛道之争基本已成共识,整个过程是一次佛教的传教史,李世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游中的佛道之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dn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