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可是,三十的年龄拥有更多的是职场的困惑,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焦虑,是思想意识的困局。
这应该就是“中年危机”吧!
今天,听了一堂课,是“特立独行的猫”的《25岁,如何突破自我局限》。说实在的,观点挺新鲜:这年代,连“中年危机”都提前了。我25岁那会儿,感觉傻傻的,能成为一名老师是自豪和快乐的。
是的,我们这个世界充满机会和挑战,也充满了脆弱和不确定。所以,有“危机”意识,就会有更多选择和成长。
读书和学习是化解危机和突破局限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破局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把“我不会”改成“我去学”
现在的社会变化很快,转眼间你的知识可能就成了“过去时” 。那么,及时“充电”,即:坚持读书才能紧跟时代潮流。
日复一日的忙碌、不见晋升的职场,财富自由的向往等都会成为一种困扰。“猫姐”说自己先是拼命加班和自我学习,而后生孩子辞职,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她举出案例:面对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新问题,有两种态度:一种人是“我不会”,另一种人是“我去学”。而积极的态度是把“我不会”改成“我去学”。
(二)为情感储蓄,别问“凭什么”
生活中,我们都感叹人情越来越薄。那么,静心问问自己:
我为情感账户储蓄了多少?
在家里,我为亲情做了什么?
对朋友,我为他人帮助了什么?
诸如此类的“反思”,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情感账户的余额。不投入想得到回报,少付出想翻倍获得,甚至是“用得着靠前,用不着往后”的现世报等行为,会使你的情感账户余额不足。
礼尚往来,不是得到才回礼,而是主动进行情感交流,少说:“凭什么?”
(三)打破惯性思维的墙
随着年龄的增长,混社会久了,就会形成惯性思维,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活在自己熟悉的世界里。
比如:对新事物,新工具的出现往往有抵触心理,觉得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了,对职场能力的提升有些麻木,只是做一些自己熟悉的事情,拒绝有难度的挑战等。而今的社会,新领域每时每刻就会出现,固有的知识和思维随时就会被淘汰。一场疫情,很多行业受到冲击,很多人面对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束手无策。同时,也有的能在困境中“破茧成蝶”。比如:具备网络能力的领域和人才,在这场疫情中异军突起,抢占了先机。
(四)别用自己的认知,否定全世界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出自《庄子·养生主》,意思是说: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
所以,自以为是、自以为有知而否定全世界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人生就好像你搭乘一辆火车,沿途有不同的景色,不同的站台,和不同的人上车。所以,自己看到的也许只是街角一景,自己认知的也如大海中的一滴水。
世界充满未知,我们要探索的知识很多,以宽阔的胸怀拥抱未来,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用和谐的心态与天地融合。
(五)把吐槽变成赞美
朋友圈,圈朋友,在自媒体时代,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人人手里都有麦克风。观察一下,你是吐槽多还是点赞多呢?
在信息流满天飞里,吐槽的多于赞美的。所以,吐槽已成为一种习惯,有时你可能就是充当了“吃瓜群众”和“键盘侠”。
有用吗?似乎一吐为快,其实,只不过增加自己的负能量而已。所以,在成长中的自己,要多看别人的优点,用“赞美”别人改变自己的评判思维,使正能量加身,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加分。
(六)每周认识一个陌生人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从小时候,就开始唱着儿歌找朋友了。现在,我们的朋友圈很大,你是不是特意去认识一个陌生人呢?
“猫姐”的观点是:认识一个陌生人就是认识了一个新行业,一个新领域。是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不和陌生人说话”,只会封闭自己,阻断自己的学习通道。比如:樊登读书是个读书交友的平台,书友们切实感受到“结交更高的能人,成就更牛的自己”。那就行动吧,每周认识一个陌生人,找到更好的朋友,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认知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董卿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你站在20层高楼上往下看,你会觉得一切都很美好。但是当你在一楼去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都是问题。
30+,你有“人到中年”的危机吗?
那就读书、行动吧!
我们每个人都是最普通的平凡人,看到身边的朋友拥有开挂的人生总是羡慕不已,所以难免会在心里问自己,他们人生开挂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是他们赢在了起跑线上?还是我们平庸在固有的理念上呢?
破局!需要“破局”!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用尽全力拼搏,才是对人生最大的敬意”。那么,突破自我局限,有一个开挂的人生都是逼出来的!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