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原生家庭”这个词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随着高考状元们的新鲜出炉,人们的视线焦点也逐渐从分数高转移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再到现在原生家庭背景对一个孩子成才的影响。是的,“寒门难再出贵子”已经似乎从几年前的一个讨论话题在转变为一个既定命题,而我今天要说的是,除了经济条件物质条件的匮乏,原生家庭在精神层面的某种局限态度,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更加深远。
昨天刚刚大学毕业的妹妹给我讲了一个她室友R的故事,准确的说,是她室友R奇葩父母的故事。
女生宿舍似乎总是少不了一手电话吵架一手纸巾擦泪的戏码,但是R对峙的对方是自己的父母。R来自东南沿海某中等城市,父母经商,家境富裕,从出生到高考,R都是衣食无忧的,一切转变都是从高考报志愿开始。R想去广州学习时装设计,但是她的父母坚决不同意,理由是那不是什么正经专业。后来R又报考了上海一所大学的农学专业,成了妹妹的室友。
但是大一上学期过后的寒假,R父母要求R重回高三复读,理由是当别人问你女儿在上海读什么专业啊,回答农学专业丢人,会让别人误会女儿去上海种地了。R死命不从,她的母亲就坐在地上哭,边哭边骂,骂天骂地,最主要的是骂R不听她的话了,自己养了一只白眼狼,还骂学校,为什么设置这样一个专业,为什么不改专业名称,R的父亲则说,如果R不听他们的话,就停止支付R的学费生活费等一切费用。
R说她看到父母这个样子没有难过也没有悔恨,反而是害怕,害怕自己以后变成母亲的样子,害怕一辈子都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害怕一辈子都要被攥在父母的手心里,于是她决然离开家。
回到学校,R咬紧牙关打工,不停的兼职,半工半读的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期间与家里联系过几次,但是每次除了母亲的哭闹和父亲的谩骂,R一无所获,慢慢的心也冷了。但是邻近毕业时,家里的电话突然频繁了,大意就是叫R赶紧回去结婚,家里已经给她找好了一个男生,是R父亲的一个生意伙伴的儿子。“我们都是为你好,你不要不知好歹,你执意念那个破专业我们也没管,现在毕业了总要听我们的话了吧?什么?你是我生的凭什么不听我的?”
当初选择农学专业多少有与父母赌气的成分,但是R心中的服装设计梦始终没有破灭,本想毕业了父母也就能理解自己会支持自己的梦想,可能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四年前,双方争执的点就在于“你要听我们的”和“我有自己的想法”之间。
毕业离校时,拉着行李的R站在火车站给父母打了最后一通电话,爆发了最激烈的一次争吵之后,R买了一张去广州的车票。在火车上,R给自己的父母发了这样一条信息:“爸爸妈妈,对不起,你们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我已经动身前往广州,我和朋友在一起很安全,身上有钱。只是想跟你们说,我想追求自己的梦想,也许在你们看来那是非常可笑的梦想,但人生不长,我想去尝试,想去冒险,想去看不一样的世界,我不想让自己后悔。以前曾多次与你们沟通,都没有得到你们的同意,其实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我可以为自己做主了,请不要担心我,就这样。”
你们以为这就是故事的结局吗?不!R的父母看到这条信息之后气的不得了,连续三天拼命打她早已关机的电话。第四天,R父母找到学校老师,说已经三四天联系不上R了,R失踪了,但是对之前家人之间的争吵和矛盾只字未提。
学生刚刚离校就出现这样的事情,学校老师自然不会坐视不管,R的辅导员老师从下午就挨个电话、微信联系可能知道R下落的同学,有同学提供线索,就在当天中午,还看到R在群里发言,而另外一位专业老师也表示前一天下午R还与他咨询过就业的问题。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丝毫不敢怠慢,毕竟现在女大学生失踪遇害的新闻太多了,大家纷纷微信、QQ、电话联系R,均未得到回应,有人提议报警,而R的父亲却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就这样时间拖延到了晚上,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R在群里出现了,向大家说明了事情的原委,也证实,R的父亲是想利用学校的力量将R“押”回去。
我不知道知道真相的同学们怎么想,也不知道后续的发展,只听妹妹说:“真庆幸我没有那样的父母。”
是啊,很难想象现在这个时代还会有这样“大家长主义”的家庭,他们的逻辑永远是:“你是我生的就要听我的,不然就是大逆不道”、“我们都是为你好,以后你就知道了”、“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都多,你懂什么”……
原生家庭是指子女没有组成新家庭之前父母的家庭,本是一个描述家庭状态的词,现在却变得越来越有指向性,《欢乐颂》热播时,人们热议樊胜美的原生家庭,高考结束后人们又讨论高考状元们的原生家庭。
其实我想说,对于原生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没有选择的权力,因为并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父母就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但是对于自己未来的路,自己要有十足的掌控力,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喜怒哀乐都要我们自己去承受。没有谁能够为谁负责,也没有哪种经验能够确保就是正确无比的。
七大姑八大姨的建议两成是好心,两成是无聊时的话题,两成是碍于亲属关系的客套,更多的四成我认为是长辈权威心理在作祟。她们多半自己的生活也不十分顺遂,总想在教育别人这件事情上找些成就感。
对于父母,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似乎对于“孝顺”这一概念有着过分的解读,孝可以,但是事事都顺,那么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呢?毕竟,不是每一对父母都那么善解人意、尊重子女想法的,因为他们当初为人父母的时候没有经过考试,你也未必是他们相爱的结晶,只是那个年代,每个家庭的必需品而已。当然,这个说法有些偏激,可是当你成为R的时候,能够怎么办呢?
难道对抗原生家庭,只能靠离家出走吗?我给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唯一的期待就是,希望我们为人父母时,能够慎重思考,你将这样一个生命带到这个苦难的世界来时,能不能完全的对他负责,当他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你又是否能够完全坦然的放手呢?
���%q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