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理解课题分离就会发现,其实一切的卡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会是全新的发现。
读书写作羊十五当目的改变了,就会改变人际关系。换句话说,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自由,取决于自己,而不是他人。
这句话帮助我走出一个困扰自己的工作沟通之困。
项目团队正在组建中,大家积极地通过沟通过来消除陌生感,以便当项目开始,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这是很好的一种氛围。
其中有一个资深前辈,他非常乐于助人,非常想帮助像我一样的项目新人尽快进入角色,尽快弥补基础理论和知识的缺失,他表现出来很多优秀的职场导师的行为:布置作业,分享自己的观点,点评各家学说,推荐好的专业书籍和视听作品。这些我都非常尊重和感激。
但是有一点让我感到非常不适应的就是:他的热情变成了打扰。也就是不分时间,也不确认是否合适电话沟通,就会打来电话,沟通时也是大段大段长时间的单方面输出。这让我感到被打扰,并且厌烦这种太过强势的居高临下的权威式沟通。因此我开始逃避和他的沟通了,电话不接了,微信也不回复了。但这不是办法,因为如果我还想继续参与项目,势必要和成员保持一种积极互动。
这种理智的约束和感性的不适让我非常矛盾。
我困扰了几天,反复在问自己:究竟自己因为什么感到不舒服?这个不舒服是对方的原因吗?我除了逃避,可以做什么表明我的边界?
最终,课题分离让我开始思考:哪些是对方的课题,哪些是我的课题?我该如何为我自己的课题负责人?
想要燃烧自己帮助他人成长,是对方的课题;沟通的方式、方法,是对方的课题;
希望建立有节奏而不是随时被打扰的沟通方式,是我的课题;感到不舒服被打扰而逃避沟通,是我的课题。
我想改变目前的状态,想要建立更良好的沟通状态,我做出的行动是:将我的感受、想法和沟通建议,写成了文字,发给了对方。我运用了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事实(最近一段时间沟通中发生了什么)+感受(我的真实感受和不舒服在哪里)+需要(我的特质、做事风格、人际风格)+请求(我希望建立怎样的边界感,既保证沟通的效率,也保证自己不被随意打扰)。
一个很好的结果:那位前辈说非常认可我说的,并且接受我的建议,他很高兴我可以给他这些反馈。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课题分离为思考的开始,当明确了自己的课题,就会找到方法采取主动,而无需再无奈地逃避,因为逃避只能让自己更加不舒服,却对所有人、所有事都没有帮助。
人际关系之卡掌握在自己手中,意味着,我有力量主动改变,去为我想要的目标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