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很小的时候,一次和母亲去亲戚家做客,我们顺其自然的留下来吃饭,餐桌上,亲戚家里人端上来一条烧鱼,母亲问我:"要吃鱼肉吗?"
"不吃,我怕鱼咬我!"周围的人笑作一团……
因为这一句话,我被笑话了十几年,至今母亲看到鱼时,都不忘拿过来调侃我。
其实我何尝不知道烧熟的鱼不会咬人呢?我虽然小,但我不傻。那时的我在乎的并不是笑声背后的含义,我唯一关心的,就是那些笑。因为那些笑,我有了存在感。因为那些笑,我认为我是被需要的,这就足够了。
孩子总是通过取悦周围的大人,或者说惹怒他们,以此来吸引注意,从而获得成就感。取悦也好,惹怒也罢,只是达到同一目的的不同途径,截然相反的途径。

我有两个外甥女,一个八岁,一个二岁。今天,老大装模作样的从卡纸上捏起一块水果,递到老二的嘴边,然后,老二居然很配合地咬了一口,吧唧吧唧嘴巴。老大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忙不大地的把她们妈妈叫到旁边,演示她们的新"喜剧",直把她逗得前仰后合,留下几句嗔怪的话。之后,我在旁边目睹了老大给每一个家里可以称为大人的人都表演了一遍,看见他们笑了,她也就笑了。
你看,小孩子的成就感就是如此简单,取悦他人,或者激怒他人。
在我童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大人在旁边时,我都要绞尽脑汁想出一些"漂亮话"来逗他们开心。我相信并不是只有我是这个样子。想要大人将注意力放在我身上,要一些夸奖,再退而求其次,一些责备也好,只要我得到他们的注意力,那就是我想要的。
后来,随着年纪增长,我发现有些话我并不一定要说出口,放在心底自己品味一下也就罢了,何必再拿出来哗众取宠。事实上,在脑子里咀嚼过一些想说的话后,我才发现那句话是多么的蠢。
我想,当孩子有了一些愿意藏在心底的话,当他不想再通过什么途径吸引注意而实现自我满足的瞬间,就是从孩子蜕变为大人的瞬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