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
【随笔】十八线小城市的大学生

【随笔】十八线小城市的大学生

作者: 我们都是文科生 | 来源:发表于2017-11-26 15:31 被阅读39次

    周五的傍晚,我在蹲在南门旧书店的门口,摆弄刚挑出来的教材,努力擦拭其中一本的封面,希望可以消除那个黑点。

    “50块,不能再低了。”老板帮我把书装进袋子,笑着说。

    “好,谢谢您咧。”我接过袋子,报以微笑。

    老板很健谈,攀谈中,得知我今年大三,然后就带着若有若无的笑。

    “大三啦,也没有几年的书可以看啦。”我挥挥手,和老板告别。

    抱着手里的书走回学校的时候,绿化林中扑棱棱飞出一圈鸟,盘旋后又远去。

    黄昏近晚,校园里已经亮起了橘黄色的灯光。突然迎面有一辆单车,飞速地驶来。只是骑车的姑娘抹着眼泪,一愣神,等我再回头的时候,只看到一个略显瘦削的背影。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哭,只是突然有些伤感。

    这学校有时候显得冰冷而空泛,而眼泪的热度,难以触摸。

    或许正如书上说,人们的悲喜并不相通。

    在路灯下的长椅上坐下的时候,下意识抱紧了怀里的书。我知道我只是在磨蹭时光。

    父亲的腿越来越不好了。

    “上下梯子的时候,总说疼。”

    几天前,来自家里的微信,母亲如是说。

    母亲没上过学,近来身体变差后一直在家,父亲初中学历,终日奔波,打工为生。

    每当在书本中读到廉价劳动力这几个字,我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父亲在工地的梯子爬上爬下的身影。

    大学以前,偶尔会在工地和父亲帮忙。

    刺鼻的油漆、散乱的木屑、笨重的建材和弥漫的粉尘。那是我全部的记忆。

    “以后,就靠你养我们了。”视频那头的父亲一边吃饭,一边笑着对我说。因为赶工,父亲常常错过晚饭的时间。

    努力的目的在于,想让爸爸妈妈给自己买东西的时候,像给我买东西一样干脆。

    很久之前,我把这段不知道哪儿看到文字,抄在了某本书的扉页。不过我想那个时候,我并不明白这句话,背后承载的涵义。

    小时候我很羡慕同学A,他们家有个很大很大的书橱,书橱里面有许多书。而我每次买书之前,都要思考反面右下角的数字。

    十年前。爸爸的工资是80元一天,一本海底两万里的青少版卖十元。

    八分之一。

    我记得那个夏日的晚上,我坐在爸爸的摩托车上抱着那本海底两万里,像是抱着稀世的珍宝。

    你要好好读书。将来不能和我一样,卖苦力。那个晚上的风很大,吹得人眼睛发酸。

    十八岁那年高考成绩出来。

    一个人窝在沙发上,抱着电脑在网络上搜索什么叫平行志愿。摔走手上的笔,有些烦躁。

    爸妈在一旁有些怯怯地问我要不要去拜访一下A的爸爸。毕竟A的爸爸毕业于某所老牌大学,从事着很体面的工作。

    不用了。我笑着抬头,又拾起了笔。

    父母的眼神里有喜悦,也有些勉强愧疚。

    他们帮不了我。

    长大后的我早就不再羡慕那些可以帮孩子的志愿出谋划策的父母了。父母用他们一生的勤恳工作换来了我的衣食无忧和我不断升学的权利。

    我知道。

    他们已经拼尽全力了。

    读书十二载,一个人做的决定很多。

    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分文理科。就这么一个人做了许许多多决定。

    懂事,成绩好,从不用父母操心。

    也会想起那年,班主任推荐我去城里的初中上学。

    那天她把我拉到班级门口,指着远处的十字路口告诉我:“世界不是只有这间小学校这么大,在那个十字路口的更远方,有更大的世界。”

    那时候的我拿遍了这间小小的学校可以拿到所有的荣誉。内心骄傲而脆弱。

    可是,转入最好县城初中要一万块的择校费。

    算了吧。我对父母说。手里晃着好朋友的告别信。努力灿烂笑着。

    也许是幸运,对于应试之路,我一直稳稳当当地走着。留给父母的记忆,独立而优秀。

    我相信努力可以磨平差距,我可以从很差的初中升入最好的高中,我也可以在不被看好的文科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升学之路。我可以尽力不买资料,不请家教,不需要和老师打招呼,不用父母为座位前后费神。

    我相信,面对贫穷,我只需要克服虚荣。

    十八岁那年,我如愿以偿,觉得升学之路已经走到巅峰。

    如今我二十一,坐在路灯下。

    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十字路口的远方。

    大三,人生的十字路口。开始未来做打算。

    浑噩两年,学无所成。简历空白,挂科有四。

    宿舍闲谈聊到未来。

    室友两个在准备出国,一个想去加拿大,一个想去英国。

    “像我这样的成绩,保研无望,只能出国。”室友C吐槽着中介黑心,笑着说。

    “一场雅思考试报名费1960元,各种各样的保分班从一万元到几万元不等。中介大约一万,保证金生活费也是几十万。你们真的很有钱。”我苦笑。

    “我爸这次要大出血了。”室友D哈哈一笑,接过话茬,“其实我不是很想出国,这一笔钱够给我买一辆车了。”

    “嗨,老哥,你呢,你什么打算。”室友C问起我的第三个室友,M。

    “回家,让我叔给介绍个工作吧。”M满不在乎地回答。

    那场闲谈不了了之。

    没有人问起我的打算。

    因为很早之前,我就说了自己要考研,从大一挂科以后,这似乎成了我的救命稻草。

    我没有去国外求学的二次机会,也没有可以去最优秀的证券公司的实习的机会,无论工作或者升学,我都面临挑战。

    暑期结束后,我参加了一场实习答辩。最优秀的那位同学的答辩获得了老师的一致赞许。

    上海,金融中心,CBD,一线大公司。PPT上的照片,他身着西装,干练而清爽。背景是高耸的大楼。

    “我的父母从事金融行业多年,所以我有幸得到这次宝贵的实习经验。”

    台上的他娓娓道来,站在一旁的我,握了握手里的U盘,忽然没了上台的勇气。

    为了1800块的薪水,我的暑假实习是在一个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公司,做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工作。

    数据思维,术语。很多东西我从来没接触过,离得也很远。

    在飞速前进的中国,有一帮子靠着贷款上学的孩子,也有这样赢在起跑线的孩子。

    那些买几千块衣服不用眨眼睛的孩子,那些三天小小长假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的孩子,那些长得好看成绩还优秀的孩子。

    那些闪闪放光,看起来既努力,又精致的孩子。

    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前十年的人生眼界造就了现在和你的差距。你一个人孤军奋战,千军万马地杀出来,考来了这里和优秀的他们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是骄傲,也是伤痕。

    生于大学,却觉得举步维艰。

    其实在什么地方,都有这样的一个群体。来自十八线城市,没什么耀眼的特长,没有显赫的家世,在大学以前的日子里最明白的是学习这一件事。到了大学以后发现有些人天然就站在了更远处,而自己,原来注定输不起。

    我不懂什么富人思维,不懂什么试错。

    我只知道贫穷让我输不起,仅此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十八线小城市的大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ik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