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主题:初级学习者的特征
片段来源:《这样读书就够了》
R:
把书本当作权威,认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从所呈现的材料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认同“知识改变命运”,认为学习的目标在于通过考试,学习的成果在于拿到证书。
把浏览知识的数量当作学习的收获,视各种知识大赛的获奖者为偶像,认为每年阅读大量图书且都能记住的人是牛人。
把读书当成一件高尚的、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事,所以不太瞧得起跟致用有关的书,唾弃“有些书不需要从头到尾读”“让书为我所用”的提醒,一律斥之为“太功利”。
在工作很多年后仍然提起自己的大学是多么一流,即使自己引以为豪的“学习能力”在职场中和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
在发现学习效果不好时,指责老师讲得太浅,书写得太差,译文质量太差等。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难以解决时,抱怨 学历不够高,睡觉和起床不够早,看手机时间太多……
初级学习者可以参与拆书帮现场学习,在拆书家的主持和引导下,有效地学习致用类图书。
I: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大部分人都知道,很多人冲着“进步”把书买回来学习,想更好地提升自己。然而真有那么多人是有进步了吗?
朋友小杨很爱学习,看到热销书便买了回来,家里可以说的上是“微书店”。但是很多书却束之高阁,没有拆封读过。问他为什么?
他也说了很实在,一本书看了一半,没看完再去看另一本不太好,会影响到学习力。这些国外翻译的书很难看懂,语法结构和国内的不一样,看了一会就头痛,要读上好几遍才能懂点点……
我们小时候读书,老师要求我们把书全部读完,而且要读得滚挂烂透,这样读才能记住书中内容,才能理解书中含义。这种读书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没读完一本书,就不算读书。
有些人自以为读了很多书,说起话来一套套的,让人感觉他饱读诗书。然而他自身却没有丝毫改变。这种人属于“理论家”。
有些人为了在职场和事业上有发展空间,报了一些线上学习营,给自己赋能。结果钱花了,要么学不下去,要么啥都没有学到,半途而废。
其实,这些读书学习方法是最原始的,用最传统的读书方法。书读百遍来其义自见,虽然理解其中意思了,但是对自己有帮助吗?只是用来夸夸奇谈。
成人的学习,是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使自己在职场或者自己追求的事业中有帮助的方法来学习,以知识点促进自己,而不是以知识面来学习。
如何掌握以点促进自己的学习呢?拆书帮拆书家引导学习的方式是有效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