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我最近流行什么?我第一个想到的会是——感冒。合租的室友还有公司的同事,几乎全部感冒一遍,我当然也不例外。
现在是晚上11点,我开始了今天的100字输出,在之前的半个小时完成了健身计划还有5分钟的冥想。
有人可能会问,都感冒了何必这么辛苦,休息一天不行吗?
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不行!
如果此时选择了松懈,那么半途而废的概率几乎接近90%。
为什么?容我细细道来。
1,动力不靠谱。
通常我们定了一个目标,一开始的时候大都是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但过不了几天,动力就会以可见的速度降下去,这就是所谓的三分钟热度。
这就是之前我的真实写照。想想之前放弃的英语学习计划、写作练习计划、健身计划,在刚开始设定的时候,制定了各种细节,也设立了自己想要的奖赏。但无一例外,经过起步的几天、几个星期之后,总有各种理由间断。比如最近工作忙,英语过两天再学吧;今天没灵感,写作停一两天吧;感冒了,运动先停一下吧,等好了再说……
于是,它们就被判了无期徒刑,几乎很难再开始。动力充沛的时候,是非常宝贵的,但那不是常态。我们前进的过程中,更多的情况是,动力只比阻力大一点点或者持平,甚至有的时候会小于阻力。如何在常态之中,保持前行,才是坚持的关键。
2,每天都做,胜过猛跑冲刺。
尤其是需要长时间投入的计划,养成习惯,才能让我们更容易坚持下来。《刻意练习》中有这样一个调查,就是那些每天固定时间练习小提琴的人,要比隔三差五猛练一通的人,在几个月内练习的时长更多。那些长期刻意练习的人,善于养成各种习惯,来帮助自己继续前行。
而养成习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固定频率。健身可能是每周三次,写作、阅读、练英语这样的习惯可以固定每天一次。当我们固定的时间点,做固定的事情,我们聪明的大脑和身体,就会记住这样的流程,让练习变得更轻松。
日拱一卒之所以胜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不一定是因为总量更多,而在于养成习惯,更容易继续前行。
3,艰难的时候不放弃,是一种珍贵的仪式感。
回想我养成的几个习惯,几乎每一个都遇到过难以完成的境地。在养成第一个习惯——冥想——的时候,有一天和同事聚餐回家已经深夜。喝了不少酒,脑子也不清醒,身体更是十分疲惫。但我睡觉之前,还是打开了冥想软件,做了一次2分钟的冥想。
有人会说,两分钟的冥想,有什么意义吗?
是的,两分钟的冥想对人的益处几乎可以忽略,尤其是在身体状态不好的时候。但这样的坚持,甚至是形式化的完成,确实是有意义的。
当你第二天回头想想,头一天的坚持。在之后想要妥协、放弃时,想想这一天的坚持,你还会放弃吗?这样的经历,对习惯的养成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最近的感冒,我明白不宜做剧烈运动,需要多休息。但我可以完成最低限度的训练目标,可以完成热身,然后看自己身体状态是否再完成更多。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状态的起伏。在状态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完成更多、更好,这样的时期很宝贵。但我们也会遇到更多艰难的时候,不论是源于身体或是情绪或是其他。我们会被各种困难阻碍,诱惑着你妥协,休息一下吧。而一旦躺下,你就会被更多寒意包围,直到成为一座“丰碑”。
《微习惯》告诉我们,习惯的养成,在于设置微缩的目标。即在你最艰难的时候也能够完成,那么你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所以,状态不好,ok。但我可以适当微缩目标,完成它。
能够坚持的人,就像开挂一样。他们是时间的朋友,日拱一卒每天进步,追求复利曲线的增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