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又称倒嚼,本是指一些动物,比如牛呀,羊呀,在吃草的时候,吃的比较匆忙,来不及细细咀嚼,先把草料吃到胃里去,待到时机成熟(躺着休息的时候),从胃里把这些半消化的食物再倒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的过程,当然它们不止一个胃。
反刍并不是草食动物的专利,人也有反刍的时候。只不过人反刍的不是食物,而是记忆。人的脑海里存储了很多生活中的片段,快乐的,高兴的,忧伤的,痛苦的,而总有些人喜欢回忆快乐的,有些人喜欢回忆悲伤的。这些悲伤或者快乐的记忆,涌出来时历历在目,快乐的让我们更快乐,悲伤的让我们更悲伤,这也是一种反刍。
快乐的事情,反刍之后带来的依旧是快乐,强化的是快乐,哪天没有了快乐的味道,也就没有了回忆的价值。
悲伤的事情,曾经给当事人带来躯体或精神上的创伤,反刍之后带来的依旧是悲伤,如果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就会被悲伤笼罩,每反刍一次就强化一次,越反刍越悲伤,解脱不了的疼痛会痛上加痛。
痛苦的回忆如果只是痛苦,倒也罢了,甚至还伴有自责,一如祥林嫂,一遍又一遍反刍着痛苦经历,周围的人刚开始也投来怜悯的目光,可是时间久了,大家都受不了,只能远远地躲着或者避开,祥林嫂最终在她反刍的痛苦中,终结了悲剧的一生。
有些时候的反刍,会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闯进来,一些事或物或人,它们本身就像一把钩子,把记忆从脑海深处捞出来,让我们在心里再一次经历情绪浩劫。
一听到小孩子发烧,我的内心就十分恐慌,十二分紧张,不自然地想到了自家小孩子,小时候的两次发烧,仿佛就在昨日,历历在目,深深自责。
在孩子三四岁时,有一次发烧了,带去一家小诊所看病,医生说还是挺严重的。但是没太当回事,给孩子打了针吃了药就哄她睡觉,在她睡觉的时候,总是闹腾,而我当时又在追一个电视剧,被她闹腾烦了,呵斥了几句,又狠狠地打了几下。
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以后,她两眼翻白,口吐白沫,舌头伸得很长,全身挺得像块木板,不停抽搐,把我吓傻了,慌里慌张地找邻居借手机打电话。
邻居是一位云南的姑娘,见状赶紧深掐孩子的人中,孩子停止了抽搐,舌头也伸了回去,意识尚且模糊,额头很烫。打电话叫来了孩子的爸爸,打车送去了医院,在儿童医院住了几天,直到安全痊愈出院。
这么惊心胆跳的场面,在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又发生了一次。那一次,孩子感冒发烧了,一直嚷嚷着不舒服,可是我们两个谁也不愿意请假陪她看病,就要求孩子坚强一点带病上学,总以为感个冒发个烧没什么大不了,不必这么矫情。
在下午的时候,老公带着她去了小诊所;在挂水的中途,又抽起筋来,接到老公的电话,把本已买好的外卖扔在了外面,直奔小诊所。到了那里时,只见女护士在使用酒精给孩子擦拭身体,浑身擦得通红,看着昏迷不醒的孩子,心里难过极了,老公也着急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也不能在那里一直愣着,简单讨论之后,赶紧去儿童医院诊治,坐着小诊所的急救车,抱着孩子去了儿童医院。
在儿童医院里,医生开始考虑癫痫,明明是发烧引起的,医生还是考虑了癫痫,按照正常的发育,七岁的孩子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好了,不可能因为发烧引起癫痫,要做癫痫的筛查。
听到癫痫这两个字,脑袋蒙了,心里也崩溃了,电视里报告的癫痫太恐惧了,虽然最后也没有检查出什么。
在挂号的途中,孩子突然醒了过来,她用两只小手抚摸我的脸,恍惚地打量着我的脸,似乎不认识一样,又似乎什么也看不见,还用双手试图去摸周围,在那一刻我的心里除了难过,就是自责。
在崩溃的同时,也在反思这个母亲做的有多么的不称职。第一次发烧已经引起过抽筋,还有第二次?这个母亲是怎么当的?
孩子上小学,每天独自走一段偏僻的小路,途经一片小树林,然后再坐校车,你送过几次?接过几次?
孩子上小学,每天的早点就是吃一两个菜包子,连个鸡蛋都没有,你做过几次早餐给她吃?
孩子生病了,还对她大吵大叫,这只会惊吓到孩子,让她的病情加重,这个你想过没?
直到现在,只要每次想起这件事,就忍不住想哭,感觉对不起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吃过了太多原本不该吃的苦。除了自责,还是自责,当时怎么就只顾着自己呢,不记得自己是个母亲吗?母亲的责任尽到了没?
是的,生活的压力,让我们这些家长们只顾着拼命工作赚钱;拼命工作赚钱花光了所有的时间,吝啬的一点点都不愿意分给孩子。在孩子在需要陪的时候,我却没有办法陪在她身边。
在去上海工作的那几年,孩子在我的手机背面贴了一个红心,还送给我一个奥特曼,希望我在看见奥特曼或者摸着红心的贴纸时,能够想着她;我想在她的心里,她是多么的爱我呀。
而我呢,在她成长中,总是以工作之名远离她,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欠了她多少的陪伴,我不知道。
在拼命工作的同时,我很清楚,我必须努力工作,努力赚钱,这样在孩子需要钱的时候,我才拿得出手。
在孩子生病时,我很痛苦,在家庭和工作之间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是以孩子第一,还是以工作第一?当一个人的能力很低时,请假都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谁又能体会内心的挣扎,没有谁能告诉我,饭碗和孩子哪个更重要?
当你选择饭碗的时候,孩子注定要多吃一些苦头;当你选择孩子的时候,在孩子需要钱的时候,你又如何拿的出?
那么多的畏惧,终归是因为内心里没有底气。那么多畏惧,除了底气,还缺少处理麻烦的能力,没有处理麻烦的能力,只能选择逃避麻烦。
可是孩子,他们不是麻烦,他们是可爱的小天使,他们是未来,他们是希望,是我们活下去的意义。
好在,这一切已经过去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着,虽然有时也会叛逆;这段痛苦的回忆,将在今夜做最后一次的反刍,对于孩子的爱有增无减,不要再自责,也无需再自责,当时一穷二白的状况并不是一个人能够改变的,没有如果,只有现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