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炜-文学体验30讲
阅读帮助我们在“孤独着 痛苦着 感受着 生活着”的历程中,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对抗世界,并最终与之和谐舒适相处。
点击蓝色字体或复制链接,跳转至“孤独着 痛苦着 感受着 生活着”-阅读中的其他前序文章。
(1)我们脆弱的小心灵
https://www.jianshu.com/p/ab93955c8a4c
(2)我们不容易的生活
https://www.jianshu.com/p/cce959853488
(3)丧失之痛
https://www.jianshu.com/p/c4c3988aaad9
(4)拥有与断舍离
https://www.jianshu.com/p/8ce5470d7e3c
情感教育
内心的孩子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又名《圣诞忆旧集》)卡波蒂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构建起一个“第二自我”来应对外部的冲击,保护心中那个孩子。然而,总有那么几回,当人生的风雨袭来,“第二自我”溃不成军,“内心中的孩子”毫无防备地暴露了,我们的孤独与无助,是内心中的那个小孩在受苦。所以成人看儿童视角的作品,很可能是在安慰自己内心的小孩。
小时候,我们总是因为身上的“孩子气”而受到各种或重或轻的说教,甚至于我们自己有的时候也挺讨厌“长不大”,用各样的外在方式变化来告诉世界,“我是大人了”。成年后,挣脱了大人的怀抱的我们,夜深睡不着或者醉酒沉梦中,又总是会遇见那个曾经的“少年”。于是,”少年感“又成了我们内心的向往。锋芒毕露,言语直率,充满热情和朝气,对未来有着不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少年还在我们身上吗?我们会因为怕痛,而将这样的“少年”深深地藏起来保护起来吗?所以我们才会彼此送上祝福:“愿你出走多年,归来依旧是少年。”
爱情的旁观者
《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 巫宁坤译
小说第九章,也就是盖茨比死后,小说的最后一章,在我看来,是整本小说写得最好最美的一章。这一章是完全抗拒改编的,因为它的时间线是穿插的,一会儿是两年后的事情,一会儿是葬礼前后的事情,承转起合之间有很多漂亮的句子来粘连,写美国东部西部的差异,写盖茨比信奉那盏绿灯。
配上那首《Young And Beautiful》就想起了那句,“All the bright precious things fade so fast...and they don't come back.”所有的光鲜亮丽都敌不过时间,并且一去不复返。常常在想,到底什么能一直留下来呢?时间不停留,年轻美貌会消逝,那活一次又为了什么?这些年,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渐渐离开,有的是就此别过此生,有的是选择了与之前结伴而行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遗憾失落是一定的,但也渐渐接受了。毕竟我们的心还不够大,装不下整个世界,只能选择安顿好自己的心。
嫁给对的人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
《米德尔马契》乔治·艾略特
奥斯汀没写法国大革命,没写美国独立,她就是在写结婚这点儿事,她就是在写结婚这点儿事。她的主旨是人世如此复杂,个人该如何安置自己。奥斯汀开创了英国文学的一个伟大传统,那就是讨论如何生活,以什么样的道德观念生活。女性活得越舒展,眼界就越宽。
刚好520这天听完这讲,在这个争先恐后地去做婚姻登记的日子,刷着朋友圈,却同时看到了两面的人生状态。我所理解的婚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从全人类来看,婚姻最开始是不得不做的人生“必选项”,然后成为“可选项”,或许未来也会是“不选项”。如文中的一句话,女性活得越舒展,眼界就越宽,生活便会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婚姻是重要的也可能不那么重要,就看是把它定义为人生的一种方式/手段,还是定义为人生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