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二初中的不当言论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事情起源于上海华二初中于5月1日下午在自己的官微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到华二初中读书,你真的想好了吗?》的文章。
此文“友情提醒”想给孩子报名参与摇号入读的家长,报名前先要依据自身的“能力”和家庭“实力”好好“掂量掂量”,“实力雄厚”者上,“实力不行”者最好别报名,以免“承受不起”。


如此言论,引得家长和网友一片哗然。虽然短短两个小时后,华二初中可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有失,立即删除了这篇文章并且公开致歉,但这个影响实属非同小可。故当地教育局立即追责,于5月2日做出了处理。


其实,大家不难看出,华二初中事件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而是由“掐尖时代”向“摇号时代”转变的不少“优质”学校的必然的、共同的现象。区别只在于是否隐晦而已。
首先,从学校的角度看,像华二初中这样的优质的私立学校,历年来升学成绩稳居上海市前十,是上海市民办中学里的一匹黑马,如此斐然的成绩靠的难道仅仅是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吗?不,靠的首先是优质的生源!生源哪里来?当然是从各地、各学校“筛选”而来!名为“”筛选“”,实为“掐尖”!

这种现象在如今各个城市不断涌现的私立学校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家已经屡见不鲜了。
“掐尖”俨然成为了这类学校优质的前提,更是生存的动力!
其次,从家长的角度看,每一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时代发展的今天,知识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家长,这种心情更是迫切,不惜“砸锅卖铁”也要尽力供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正是如此,才有了家长们跨区域、跨市,甚至跨省,送孩子就读传说中的“名校”。当然,各地民办学校就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了!
家长是因为有了好学校,期待成就孩子做好学生;学校则是希望有了好学生,来创造好学校。久而久之,“掐尖”就成了不谋而合的“共识”!
最后,从国家的角度看,由于“掐尖”现象已经严重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大大加重了家长的思想和经济负担,所以,教育部规定公民同招,统一实行摇号政策。“摇号”意味着公办民办学校要统一分配教育资源。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这一举措,显然会让私立学校失去优质生源的优势,这样一来,要想稳坐“质量宝座”可就难了!他们怎能不慌?
以前,“地方政策”还可以“协调”或者打打“擦边球”,现在可是教育部的硬性规定,统一实施,谁也不能违背。他们怎能不急?
很多私立学校即便着急,也只是在心里干着急。可是,像华二初中这样如此高调发文,暗示并提醒家长的,在全国可是首例。这,是真的急了!都是“掐尖”惹的祸啊!
“掐尖”引发的争议还不少呢!瞧:
有人说,看来教育部只是规定还不行啊,必须得有相应的、具体的措施配套执行,才能真正落实“摇号”,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也有人说,家长有给孩子选择好学校的权利,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只要办得好,就应该给孩子去上学的机会。
还有人说,应该大力扶持,办老百姓满意的公立学校,减轻教育负担,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属于人民的教育。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