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分钟一本畅销书]-社科-《思考,快与慢》

[五分钟一本畅销书]-社科-《思考,快与慢》

作者: 浸善浸美 | 来源:发表于2020-02-29 12:26 被阅读0次

    原著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介绍

        卡尼曼表示,经济学多年来一直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远非理性。

        今天,我们的思维容易受到系统性偏误的影响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研究。

    第一部分:两个系统

        卡尼曼描述了我们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他称之为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是我们的默认系统。系统2只在系统1没有准备好的快速的响应和需要“升级”时才调用。

        系统2还监视系统1,以掌控任何建议和默认决策是否正确,并阻止不正确的建议和决策。但更有可能的是,系统2将听任系统1的摆布。卡尼曼说,“懒惰在我们的系统中是根深蒂固的。”

        当我们的大脑疲劳时,自控力也会下降。

        系统1:快速

        系统1是快速和自动化的,它不需要自发的控制。它的运转基于简单的直接推断(Heuristics),对于最简单的动作和行为自动启动。系统1负责以下事项:

        ■ 1+1

        ■ 理解一张生气的脸

        ■ 驾驶(在你的驾龄足够长之后)

        一些复杂或更困难的任务,如上面提到的驾驶,经过足够的和长时间的训练和重复,可以“刻录”到系统1中。

        书中令人大开眼界的部分是,系统1,即我们大脑中非理性的部分,比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都更有影响力。

        系统2:缓慢

        系统2是我们大脑中较慢的、理性的部分,它利用专注和专心,观察不同的变量,并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

        我们使用系统2:

        ■ 填写一份复杂的表格

        ■ 在两份录用通知中做出选择

        ■ 走得比往常快

        卡尼曼对一些直接推断做了介绍:

        引发(Priming)

        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置身于某个话题,会引发你朝这个话题的方向思考。

        研究证明,阅读有关老年人的文章的人走得更慢,而那些被要求走得更慢的人能更快地识别与老年人有关的单词。的确,我们的身体和动作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认知安逸(Cognitive Ease)

        那些更不费力的或更熟悉的事情似乎更真实。

        同样,如果某一说法与你持有的其他观念或偏好相关联,它也会显得更真实。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某件事确实能让它听起来更真实。

        连贯的故事(Coherent Stories)

        我们总是试图让世界和事件符合故事情节,这样对我们来说才讲得通。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

        我们为自己信以为真的事情寻找证据,而抛弃相反的证据。

        光环效应(Halo Effect)

        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即使对他有些方面不甚了解,我们也倾向于将这些方面赋予积极正面的特质。

        反过来也是对的。

        这就是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的原因。

        替代(Substitution)

        当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通常会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替代,然后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

    第二部分:直接推断与偏误

        系统1不喜欢拿不准。

        正如我们在确认偏误中看到的,系统1特别注意以符合故事情节的方式来拟合例外和模糊。

        系统2是我们内心的怀疑论者。

        它能处理疑惑,又能同时保持相互对立的思想。但是疑惑对大脑来说更费力,所以有时系统2根本就不干预。

        少数定律(Law of Small Number)

        我们通常对小样本的结果赋予很高的可信度。

        这是一个错误,因为小样本可能导致不精确的结果,而且不具备统计上的相关性。

        无把握时的自信(Confidence Over Doubt)

        当实际上没有联系时,我们倾向于建立关联并赋予其因果关系。

        有时这纯粹是偶然或运气,事件背后没有定律或意图。

        锚定(Anchoring)

        锚定是指根据之前听到的数字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和猜测的倾向。

        可得性直接推断(Availability Heuristic)

        当我们更容易检索到某类事件的信息时,我们往往会高估该事件发生的几率。

        因此,当接触到有关恐怖袭击的新闻时,我们往往会高估它们发生的可能性。

        对罕见事件的高估(Rare Events Overestimation)

    我们高估罕见事件发生的几率,并在我们的决策中赋予它们过大的权重。

        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

        我们对一件不知道的事情做出的判断,是基于它与我们知道的其他事情的相似度。

        例如,棒球球探过去常常根据候选球员与之前成功球员的相似度来招募新球员,而统计数据开始被普遍采用后,联盟的情况得到了改善。

        连同谬误(Conjunction Fallacy)

        我们更倾向于貌似合理地相信一个人同时具备多个特征,而不止某一特征,尽管这一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然更有可能。

        例如,学生们认为琳达更有可能是一名女权主义出纳员,而不只是一名出纳员。

        这是因为系统1转向了貌似合理而忽略了逻辑,而系统2并不总是介入。

        对统计数据的低估(Underestimating Statistics)

        当我们只有统计数据时,我们通常能做出准确的预测,但当我们同时有统计数据和貌似可信的故事时,我们更喜欢故事而不是数据。

        所以我们倾向于从单个的故事和事件中进行概括,而不是从一般到具体。

        忽视运气和际遇(Overlooking Luck and Chance)

        我们把随机事件编成故事,并给出解释。

        如果我们对一个糟糕的表现大喊大叫,我们认为是大喊大叫“纠正了他们”,但这一纠正其实只是回归均值的自然过程。

        但大喊大叫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这名学生表现不佳是因为运气不佳,很可能他下次会表现得更好。

        凭直觉预测(Intuitive Predictions)

        有时我们只是“感觉正确”,相信我们的直觉。

        这通常是由系统1导致的过度自信,系统1倾向于根据不足信的证据来预测事件和极端情况。

    第三部分:过度自信

        叙事谬误(Narrative Fallacy)

        我们回顾过去,编造对我们来说讲得通的错误的叙述故事,但这些故事不一定——而且往往不——符合现实。我们往往低估了际遇和运气。

        后见之明错觉(Hindsight Illusion)

        事情真的发生了,我们的直觉也会变得更加真实。

        所以我们有了著名的“我知道的”或者最糟糕的“我告诉过你”,而实际上并没有人告诉过我们任何事情。

        我们往往不太褒奖好的决定,因为事后看来,它们似乎是显而易见地明智。我们高估错误的决定,因为事后看来,它们也似乎是显而易见地愚蠢。

        有效性错觉(Illusion of Validity)

        有时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因为这些判断是基于故事的连贯性和判断中体验到的认知安逸做出的。

        当然,我们经常放弃检查其他数据,忽略与我们观念相悖的数据。

        直觉是存在的,但它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大量经验或高度情绪化事件的对当前事态模式的迅即识别。

        计划谬误(The Planning Fallacy)

        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就是做计划时只考虑最好的情形,而往往不考虑最坏的情形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乐观偏误(Optimistic Bias)

        我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最终结果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低估了运气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一点在人性中得到了强化:自信的领导者让我们更有把握,于是我们投奔他们。

    第四部分:选择

        卡尼曼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这一理论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从根本上说,这一理论批判了认为人类在对待金钱和风险时是理性的和精确的——预期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这一观点。

        快速总结一下:

        1. 金钱的价值取决于一个人已经拥有了多少

        2. 财富的变化受其之前变化量的影响

        3. 损失在我们的大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

        相对于喜欢赢得,我们更不喜欢损失。

        理论失明(Theory Blindness)

        一旦你接受了某一理论,你就倾向于把它当作一个过滤器来看待现实。

        但你只看到支持这个理论的证据,并倾向于排除和忽略任何其他与这个理论相悖的东西。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

        我们高估自己喜欢和使用的东西的价值。

        我们对它产生了情感依附,我们讨厌失去它。

        可能性效应(Possibility Effect)

        对于极不可能出现的好的结果,我们往往高估其发生的可能性。

        想想彩票。

        确定性效应(Certainty Effect)

        对于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形,我们低估其发生的可能性。

        预期原则(Expectation Principle)

        可能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共同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不根据结果的加权值来做决定,而是更多地基于输赢给我们带来的心理感受。

        这意味着:

        1. 我们担心可能不会有大的收益,会接受小得多但确定的收益。

        2. 我们高估机会渺茫的赢取巨额金钱的可能性。我们买彩票。

        3. 我们买保险——而且常常多付钱——因为它能让我们安心。

        4. 面对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的大几率,和会使事情改善的小机会,我们会冒这个险,因为这给了我们希望。

        这就是为什么赌徒们一直在输,直到他们一无所有(或者直到他们可以借到更多的钱来输)。

        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

        我们倾向于卖掉赚钱的股票,而不是卖掉赔钱的股票。

        卖掉赔钱的股票是承认失败,卖掉赚钱的股票使我们感到聪明。

        沉没成本谬误(Sunk Cost Fallacy)

        为了避免斩仓和承认失败的糟糕感觉,我们在不利的情形下呆得太久了,无论是赔钱的交易还是虐待的关系。

        框依(Framing)

        对同一场景的不同表达方式会导致不同的选择。

        90%的存活率或10%的死亡率,前者这种表达方式让医生们更可能进行手术。

    第五部分:两个自我

        卡尼曼说,我们有两个自我:一个经历,另一个记忆。

        一旦事情过去,记忆的自我就是实际控制人了。

        比如,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假期,但在最后一天却有一次糟糕的经历,在我们的记忆当中,这个假期可能就不是很愉快了。

        卡尼曼还注意到,人们真的不善于评估自己的整体幸福感——他们以自己现在有多幸福做回答——以及未来什么会让他们幸福。

        结局谬误(Ending Fallacy)

        一段经历如何结束,在你对这段经历的记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忽视持续时间(Duration Neglect)

        经历好的或坏的体验的时间长短对我们的记忆影响不大。

        经历的巅峰和结局是最重要的。

        聚焦幻觉(Focusing Illusion)

        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那一刻我们正专注的事情。

        当有人要我们评价某事或某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程度时,我们很有可能主要关注其某一方面。

        我们倾向于关注积极正面的特点/特质,而忽略了我们实际经历这些特点/特质的频率。

    [五分钟一本畅销书]-社科-《思考,快与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分钟一本畅销书]-社科-《思考,快与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qp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