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6》迟到一年后,改名成《一起出发吧》,近日在海外视频网站播出。
节目目前播出三期,以《欢乐颂》“小包总”爆火的演员杨烁却被骂上了热搜。
杨式育儿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随时随地在考试、一言不合就发火、动不动就惩罚、冷嘲热讽完全不懂鼓励孩子……
这样的“令人窒息”型老爸,真是让人望而生畏啊!
01
诈尸式育儿
育儿鄙视链最新底线
育儿鄙视链,最近有了新底线,继丧偶式育儿之后,又出现了诈尸式育儿,据说扎了不少老母亲的心:
简单来说,就是在家庭里,父亲经常缺席孩子的陪伴,但一出现就偏执地对孩子实施自己的所谓“教育”。
在不了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武断的指责给孩子和妈妈带来更大伤害。
杨烁儿子出生正好是他事业最忙的时候,孩子的童年本来就缺少他的陪伴,彼此都不亲近,他又是一个不会沟通的人,导致与儿子关系不好。
而他自己,既不知道如何去做一个爸爸,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玩,杨雨辰也说,爸爸在家的时间不多,自己也“不太喜欢”爸爸在家。
节目一开始,刚下车的时候,因为杨雨辰(杨烁的儿子)跟杨烁不是从同一条路线走到马路上的,就勒令杨雨辰走回去,按照杨烁刚刚走的路线重新走一遍再过来。
杨雨辰外套偏大,背包的时候动作稍微慢了点,杨烁就开始用很凶的语气吼他儿子:
“所有人都等着你呢,快点!”
“衣服拉好!”
路上不停地催促杨雨辰“快走!” “包背好了!”
别人家爸爸跟孩子都是哄哄抱抱的状态,到这对父子的时候就感觉没有哪句话是正常交流的语气,都是杨烁单方面训话模式。
上一秒可能还凶巴巴地训孩子,下一秒就感慨风景真美,问儿子要不要拍一张合影。
当然了,语气还是那种充满威胁的“你拍还是不拍?”琪琪也是头回见亲子合照拍出这种绑架既视感,杨烁这儿也算是独一份了吧……
众所周知,《爸爸去哪儿》有个经典环节——选房子。节目组会安排一间最烂的房子,所有人避之不及。
但偏偏,杨雨辰选中了最烂的5号房,只是因为,5是他的幸运数字。
他没想到,就因为这次选择,他迎来了自己噩梦的开始。
5号房海拔最高、路途最远,节目组的人在路上提醒杨烁,如果孩子不舒服可以抱一下,但杨烁把一切辛苦,全都归因于孩子选错了房,一遍遍的提醒杨雨辰,是他选错了。
另一边还当着孩子的面,对节目组说,“我不管他,他自己选的。”
之后又冷嘲热讽,“5不是你的幸运数字吗?”终于坚持走到5号房,一路不哭不闹的杨雨辰没换来爸爸的肯定,反而又被打击:
“值不值得?”“值得。”
“那你下次跑更远点更值得。”
“下次你选几号?”“1号。”
“下次1号在最远。”
看到孩子不知所措的样子,琪琪真的不知道这样的语言暴力发生过多少次,也不知道孩子幼小的心灵遭受了多么大的打击,世上最可怕的就是这种家长吧。
他们看似给了你选择的权利,但结果还是要按照他的意思来。一旦你的选择不符合他的预期,就开始否定、打击你。
连给孩子洗个脚都带有目的性,孩子没说谢谢,他就觉得孩子不懂感恩,自己白白付出了。
对于杨烁的教育方式,上一届的“最凶爸爸”陈小春都甘拜下风,不禁感慨:“他好像太凶了吧。”
杨烁自称参加这档综艺,是想改善亲子关系,希望儿子最后觉得,这个爸爸还不错。
杨烁的态度,听上去很谦虚,也挺让人感动,但至少从目前更新的节目来看,结论应该是:有些父亲陪伴孩子少,是孩子的幸运。
02
你以为的教育
其实都是隐形的“毁灭”
儿童心理学家杜布森曾说:“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自信都和他与父亲的关心直接相关。”
如果爸爸太严厉,对孩子要求严格,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孩子跟爸爸在一起永远都会是紧张的状态,逐渐会让孩子缺失安全感,变得胆小、内向。
孩子得不到父亲的肯定和鼓励,他的内心就不会认可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了价值感,孩子就不再自信。
2016年杨烁接受“星月私房话”的采访时,谈到对儿子的教育,他称会打小孩,且理由特别情绪化:
一是如果他管孩子时家人插手,他本来没想打孩子也会打,因为家人的袒护让他不爽。
二是会对一儿一女分别对待,女儿即使犯了“很大的错误”,因为长得好看、会撒娇,他便不发脾气;儿子即使犯了很小的错误,“劲儿劲儿的那个样子”也会惹恼他,让他大发雷霆。
他还说,儿子从小就很怕他,在儿子两三岁前,是“我烦他,他烦我”,到儿子四五岁时稍好一些,因为儿子把他当成了偶像。
听下来,他凶孩子、惩罚孩子,跟孩子行为的对错根本没多大关系,只在于他的情绪是不是需要发泄,以及他的重要性是不是能得到确认。
这跟他在《一起出发吧》中的表现如出一辙。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很多成年人的悲剧,都是在无意识地重复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在孩子面前耀武扬威的杨烁,正是被父亲从小打到大的!
14岁那年,父亲用一把椅子揍他,把椅子都打碎了,打那儿起,他逃离家庭、辍学,到社会上闯荡,没有读高中就成为流浪打工者。
暴力教育导致杨烁非常自卑,又非常叛逆。
青少年时代,他怕被拒绝,不敢主动和人交往,别人说两句他就能哭,可跟人打起架来又特别狠,眼珠子都冒血,这种个性的另一表现是他异常爱面子。
杨烁对父亲教育方式给他造成的心理伤害和性格缺欠很清楚,并且说希望培养出儿子的自尊、自信,但实际行动中,却又复制了父亲对孩子严厉+控制的模式。
每个“有问题”的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成长故事, 但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家庭教育。
许多时候,严厉管教不仅不能锻炼,还会在孩子心里强化一种观念:人要守规矩就得靠外力,比如父母、学校、警察。
一位管教严厉、喜怒无常的父亲,非常容易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无所适从、依赖他人指令、失去自我的人。
这些内在品质的缺失也将成为孩子在以后社会竞争力中最薄弱的环节。
儿童是脆弱的,成长需要鼓励,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
父母不仅应该放下手中棍棒,更要放下心中的棍棒,放下心中无棍棒是件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的事。
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
03
严厉教育是一种危险教育
“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
虽然目标指向是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儿童,不体恤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只是一种破坏力。
杨烁显然使用的就是自己一贯秉承的“严厉教育”,还坚信这样对儿子有好处。
其实教育的本质,是建立在规矩之上,和孩子实现心贴心的交流,也就是说,只要不触犯规则底线,应该允许孩子做自己。
可是,不少家长很容易把亲子关系用“威权—臣服”的视角来看待,加上工作压力大,便把与孩子建立连结、感同身受这件事视为麻烦,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还美其名曰,是锻炼孩子抗压能力。
尹建莉老师在《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一文中深刻剖析:
严厉教育的目的虽然也是想给孩子打造出华美的人生宫殿,到头来却只能制造出一间精神牢笼,陷儿童于自卑、暴躁或懦弱中,给孩子造成经久不愈的内伤。
放不下严厉教育的人,真正的原因是潜意识放不下莫名的恨意。
这就是为什么从小经历了打骂教育的人,往往正是棍棒教育的支持者,经常严厉对待孩子的老师或家长,他们自以为在“教育”孩子,其实只是在发泄自己从童年积淀的恨意。
像一位网友说的:有些人小时候常挨打,痛恨父母打自己,长大了发誓绝对不打孩子,可做父母后还是会打小孩,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正常生活是怎样的。
推翻父母不难,但修补父母刻在自己童年里的缺陷,非常不易。
所以,根本地说,所谓“严厉教育”,其实和教育无关,不过是成年人某种性格缺陷的遮羞布而已。
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最需要最渴望的是被父母看见,那些不被父母看见的孩子,最委屈。
父母只有看见孩子的诉求,重视孩子的情绪,才能抵达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接纳。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父母的一句鼓励和夸赞,就能为孩子打开一扇窗。
04
我们应该如何陪伴孩子?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做好没。这里有几个问题,一定要有肯定的答案,才算是做到位了:
没有强加自己的想法在孩子身上;从不将自己的错误转嫁孩子身上;在孩子认识到错误后,不会反复斥责;从不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意对待孩子。
遇到困难,会及时鼓励孩子;知道孩子的喜好和生活,比如最好的朋友,爱好特长,想要的礼物,梦想愿望;对孩子的成绩,发自内心的高兴并给予赞扬肯定,会和孩子专注地共度一段时光。
杨绛在《我们仨》中就说过如何与孩子相处:首先,多陪伴,耐心与孩子交流,平等对话,好伙伴一样玩耍,在陪伴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其次,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引导孩子勇敢面对人生,而不是代劳或者强迫孩子按父母意愿行事。
再次,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夫妻和睦相处,假使不得不离异,也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告诉孩子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因爸妈分开而减少。
最后,父母以身作则,有健康积极的心态,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的成长,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先要做什么样的人。
- END -
兰可琪绘本美学生活馆
兰可琪引进国外最先进、最主流的教育研发成果,以儿童为中心导向,设置个性化专业课程,构建系统化教学模式,将绘本阅听、绘本英文、绘本美术、绘本艺术、自然科学、食育食养、生日派对等多个项目融为一体,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儿童绘本美学生活馆。
兰可琪注重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等各项能力,激发幼儿的潜能和情感,以满足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需求。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打造专属宝贝的成长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