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这东西非常有趣,不懂它,就没有什么畏惧,甚至可能因为不懂逻辑而经常怼别人。
Ⅰ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贵人相助。在成王败寇的比较链条中,读书的实用性最低,意思是读书是最没有价值的成长方式。
这是非常典型的无逻辑思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都是以万为单位,却是不同质的事情;阅人无数和贵人相助更是不同主体的不同行为,四种行为之间没有任何逻辑联系,怎么进行比较呢?苹果,香蕉,葡萄跟柚子你说哪一个好吃?
有人毕业后从来不读书,生活事业却都还有模有样。于是得出结论:读书无用。这在逻辑上叫以偏盖全。用个案代替普遍性,从小概率事件得出结论。
从来不读书,还能对社会的认知、对社会事件做出合乎主流价值观的判断。你也许是天才,更多的可能是于无字句处读书——读书本以外的社会这本大书。
毕竟,古今中外从不读书却取得成功,并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微乎其微。这些人即便终其一生不读书也都是无与伦比。
你只看到“刘项从来不读书”,却没看到刘三唱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你看到了铁木真灭国无数,却没看到他遗计灭西夏;你看到了朱重八乞丐出身终得天下,却没看到他能给屠户人家写出“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的对联。
不读书不等于不思考,如果把丛林法则研究透彻并贯彻执行,也可以趋利避害,实现一些目标。但也就是仅此而已。
事实上刘三铁木真朱重八到最后也要依靠读书人来维持他的事业不断走向未来。

Ⅱ
也有人以为现代社会读不读书,知识来源都一样,无非手机APP,也都出自同一渊薮网络。读书又比我多多少信息来源?难不成你还能读到国外出版物?哪一个汉字出版物不是需要有人提前阅读,然后批准出版?其背后的逻辑:所有经过提前阅读才同意出版的出版物,内容都是一致的。这个真不是不读书的理由,更不是否定别人读书的理由。
随便读几本书,《乌合之众》,《通向奴役之路》,《菊花与刀》,《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历史的细节》,《饥饿的盛世》,这都是正规出版社出版。读书才会发现视界之外,还有N多个不知道的世界。
读不读书,审视世界和自己的角度、方式、层面都不同。读书者是站在作者的肩膀上观察世界,更是用历史的经验来验证自己的认知。
每个人心里的自己,与别人眼中的自己有着巨大的差异。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目光看世界,所有的结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得出,没有合适的角度、科学的方式,甚至连层面都太低,结论只能是微不足道的一家之言,不可能绝对正确,更不可能你的结论就是最终结论。

Ⅲ
经常想一句话:“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这句话描述人的成长很准确,不论多么成功都无法改变早期成长环境对你的影响。那时候的贫穷、富裕,危急、安全都会在你的行为中留下印痕,让你挥之不去跟你魂牵梦绕。
炫耀,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较,你哪儿不如我我就专门说哪儿,这几乎是所有人的通病。除了社会风气如此,根本原因是快乐来源太少,唯有别人不如你过的好,才能让你的内心快乐一些。
人们不懂的是,很多时候在你看起来很牛叉的事情,在别人眼里未必就那么重要。每个人关注的内容不同。
Ⅳ
不管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国家情怀,还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个人品味,都应该也可以并行不悖。你有你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不能因为你拥有铜枝铁干,说到别人的花朵就把脑袋摇晃的像拨浪鼓。
个人情怀比人脸之间的差别还大。当你以为世界已经约定俗成,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这就是现实”来解释,其实你不知道在另一个人心中,情怀别具一格到叫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如果在你看来,坎坷万千惊险刺激是最爱,那就追求;顺风顺水平淡无奇乃因缘,便去感受。你感觉好才是好。当然不要因为自己感觉好而完全否定别人的情怀。
现实中更多的人缺少的不是知识,是文化。有人对文化做了一个让人特容易接受的说明: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有文化才能理解人类还有一个叫做情怀的东西。

Ⅴ
世界,对每个人是因为你的存在而存在,所以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可是,你还要知道别人的存在也是存在,倘使你连别人的存在都直接无视,那岂不是无知?
越无知的人越仇恨更宽广的世界观,傻叉仇恨鄙视除他以外的第二种价值观。那种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与谋,恰好就是对这话的活写真。
不论世界凶险还是祥和,不论生活艰难还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理由坚强地活下去。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不会有连升三级年薪若干千钧一发危如累卵的时候。有那样的机会也只能说上帝对你眷顾。
上帝给你机会真不是为了让你吹牛炫耀,那只是给你的付出一个合理的回报。别把它当成炫耀的资本。
人跟人之间的差别很大,远远大于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别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因为你不是世界的中心,更不是世界的标准。
钟鸣鼎食豪宅香车是生活,粗茶淡饭曲肱而卧也是生活。存在既合理。
读书、文化、做人、情怀都客观存在着,不能因为看不见而否定其存在。就象宇宙中的黑洞是客观存在,只是与你有多少关系罢了。

其实,逻辑在很多人眼里什么都不是。听过的最经典的话语:逻辑是个P。
2019年04月2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