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519天,2024.04.15
第四章 如何让错误成为学习的大好机会~~对错误感到兴奋
从标题可以看到,这是一种打破传统思维与认知的新方式~让错误成为学习的大好机会。传统的眼光或习惯性思维认为“错误”就是“恶魔”,带给人们的都是不好的体验与感受,是打击、是否定、是羞耻、是自责…,甚至还要承担不良后果。所以,要避免犯错,远离“错误”,不要让“错误”成为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然,观念一转天地宽,错误是成长机会,面对错误、应对错误、修补错误的过程,也是能力提升、智慧增长的过程。如,透过“错误”人们可以学习到什么?那么这意味着,换个思路、角度看错误,错误也有正面、积极的一面。用SFBT的重新建构来看,错误的到来给我们的提醒/启发/正向思考什么呢?透过错误带给我们的成长是什么(吃一堑,长一智)?之所以犯错,这个过程中,我们忽视/轻视了什么?
回顾我们走过的人生之路,发现人的各种能力、智谋、胆识、韧性、信心、勇气等都是在一次次错误的磨砺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根据书上讲的,我大概总结了一下,面对十几岁孩子的错误,作为家长首先是态度上要稳定、柔和、冷静。把错误看成是成长和学习过程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不论孩子犯的错误大小,后果严重程度,都要稳稳地。即先安抚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而非一听到孩子“犯错”了,立马神经紧绷,内心的“火”膨一下就着了,然后喷射式往外冒。这样不仅不利于应对错误,还可能导致孩子对犯错的不以为然 ,或者产生逆反心理,即你越是生气、责骂、抱怨我就越要犯错。同时,你(家长)对待错误的态度、应对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从小他就从你和家庭中学习到如何对待错误以及处理的方式。其次,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将“错误”(或成人认为的不好的行为)与孩子这个人等同起来,告诉孩子“不要…”、“应该要…”。当你想要告诉或引导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时,尤其是当孩子犯了一个错误时,还刻意强调后果严重性时,往往孩子是“不进耳”、“不走心”,说多了还会适得其反~越禁止越诱惑。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用启发式/开放式问句代替你的直接“告诉”孩子。发问时,你是尊重地好奇的问,发自内心地想要了解而问,而非生硬地刻板的带着情绪地问。“问”的好处在于能够帮助孩子探究他们选择带来的后果,而不是把后果(惩罚)强加给他们。这样是孩子自己思考梳理后的决定,所以后果也会主动承担。实际上,当经过这样的一个对话过程,孩子往往会选择出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决定,相信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对的、对他们成长是有帮助的。再者,面对错误,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榜样的作用。书上写到“矫正错误的4个R”,即承认、承担责任、和好、解决问题。既然错误已发生,与其深陷错误中不能自拔(不论是自责、内疚,还是抱怨、愤怒,都于事无补),倒不如把错误达成学习的机会,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同时,思考之所以犯错,做这件事我真正想要什么、发生了什么、什么原因导致的,以及下次可以怎么做避免错误再次发生,这次的错误给我的帮助是什么?我从中学习到什么是没有发生错误可能学习不到的,这些对我人生的成长的助益是什么?……请记住,凡事都不只有一个面向,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看到的都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