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潘恩《常识》
一、什么是常识
百度百科上的两种解释:“1.事物的本身。 2.哲学名词。形成现象的根本实体(常与“现象”相对) 。详细解释 : 事物的原样或自身。”
其实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理解为新的常识。从哲学上讲,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更近一步。
二、为什么要建立常识
科学想要说明的是,世上没有真正的固体,固体性质只是一种错觉。例如到底什么样子的才是椅子?哲学上本体是事物的原样或自身,通过询问本质问题,以及运用类比描述概念,不断刷新我们的常识。
不要等吃苦头后才知道这个常识,例如,比如在核电站,辐射危险就是常识,丛林中远离狗熊司常识。通过这些常识不仅可以远离危险,而且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决定。
三、如何保持常识
如果你想保持常识,可能需要在一切的语境和场景中,保持前提性批判。
前提性批判是我的哲学老师孙正聿先生一直在提倡的。他说:“认识总是被污染的,认识总是充满偏见的。”他还说:“平常心,异常思;异常心,平常思。”
例如产品中,用户为什么要用你的产品?其实常常就是一个真实、具体的问题。
你能不能用真实、不可辩驳的理由说服用户?这样的能力,需要强大的常识作为依据。“大医生有病人没时间,小医生有时间没病人”“男人喜欢漂亮的女人,女人喜欢可信赖的男人”,类似这样的常识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保持常识,通过常识的逻辑推论得出的结果,往往就是创新。
四、常识的作用
通过用常识来排除90%的风险,找到一个潜在的痛点后,就要用常识来判断一下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痛点。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在创业过程中,常识永远都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风险,都用MVP去实际验证一遍。可能十个问题里面有九个问题,你是通过常识去判断真伪的,只有一个风险难以确定,才去做了MVP。
那么,哪些是常识?举个例子,一个互联网产品有流量就能赚钱,最起码能卖广告,这就是常识;做一款硬件产品,产量上来了,你对供应链就有了议价能力,这也是常识;你想在网上卖东西,可以随时接入移动支付和快递服务,这也是常识,不需要验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