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解析:
有六种基本地形:通、挂、支、隘、险、远。
我来得,敌人也来得,谁也挡不住谁,这就是通。
遇到这谁也挡不住谁的通形,如何作战呢?就是先占据视野开阔的高地,占据向阳面,并保障粮道的畅通,这样作战就比较有利。
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形,叫挂。有去无回,就挂了。
遇到挂形,要看敌人有没有防备。他若没有防备,则出兵突然袭击胜他。他若有防备,我们攻击不能得手,就进退两难。
敌我双方处在隘路的两端,谁先出动,就对谁不利,这就叫支形。
遇到这种支形,敌人虽然利诱我,我也不出击。我们应引军离开,让敌人出击,出了一半我们出伏兵再攻打他。
两边高山,中间有谷,我若占了,敌人只有一条路可以进来,我守住谷口,他就没法攻击我。
遇到这种地形,如果我军先到,就像把水装满一样,兵力部署要把山谷填满。
如果敌人先占了隘形,盈之以待我,那就别去。如果他只占了一头,或者没占隘口,那咱们就攻进去。因为如果他没有把守两头,他就没有地利,胜败就取决于敌我双方,而不取决于地形了。
险要的地形,易守难攻之地。我们如果先到达,就占领高处,阳面以等敌人来。
如果制高点被敌人占了,咱们就不打了,撤。
敌我相距较远,兵力又相当,则不宜主动挑战。
这就是六形,地形之道,是将领的至关重要的重大责任,不能不知道。
感悟:
地形是作战的关键,古代打战,将领都喜欢先勘察一下地形。
比如,李世民,每次作战前,他都要亲自去查看地形,了解清楚了,作战才能胸有成竹。
纵观这六种地形,传达的都是一个“等”字。
就算熟知了这六种地形,也要判断对方的局势,才能确定是否要出战。
从孙子的角度来看,等待是最好的策略,一定要懂得等。不打,永远有机会打。打败了,死了,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学会等待,学会不打,才是真英雄。真的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对于将领来说,“必败的判断”比“必胜的信心”更重要。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考虑问题要多考虑可能失败的场景,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预防。
如果只看到取胜的一面,可世事难料,谁知道是否真的会胜呢?
当看到败的一面,如果幸运,度过劫难;如果不幸言中,也不用怕,因为已经做好了防范措施。
真可谓,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