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按照工作室的安排,和工作室的朋友一起共读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最深的感触就是:怎样呵护孩子们的童年?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那抑郁症的蛤蟆先生去求助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他认识了自己精神疾病的根源一一他的父母还有老獾等给他造成的童年创伤和不合理的心理模式。 文中写道: ″童年的这些经历如此强大,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人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的形成的″、″ 早起的经历塑造了人格的雏形″。″ 一旦我们的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
大人(包括父母和老师)与孩子的交往,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如此的重要,在陪伴教育孩子的时候务必慎重。但现在孩子们的心理创伤或者问题逐年增多,时不时有恶性事件发生。
一方面是由于大人迫于应试和生存压力,想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于严格甚至粗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二方面是,大人自己的家庭或者教育环境有问题,导致情绪特点和对世界的基本看法有问题,但没有觉察、成长,并以此对待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有时候真的并不是孩子不好,而是大人的心理有问题,从小养成持有″ 我好,你不好″人生态度的人,肯定光会盯住孩子的缺点不放,批评惩罚。
为了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并为他们一生的心理健康打下基础,大人首先要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矫治自己的心灵创伤,不断成长。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如果真是有问题,要请教专业的心理医生。要活得真实,真诚回应当下的需求,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
当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矛盾时,对自己的情绪保持觉察,万万不能″赢了游戏,输了人生 ″。最近一段时间,有时批评惩罚学生,看到他憋了两眼泪,十分难过,就赶紧刹车,甚至宽容他们对自己的不敬。
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确立″我好,你也好″的态度,对待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