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觉知练习体系:MTM和菲登奎斯的体系
身体觉知为何那么重要?之后我会写文章专门说明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它和运动表现有关,和健康有关,和情绪有关,和心理有关,和存在感有关...对我来说它是生活里大部分事情的起点和终点。
先说说我自己,因为常年的颈椎不舒服的问题,我找遍了骨科、中医、运动康复、心理学等各种流派,花了几年的时间从解剖、生物力学、基础肌动力学、筋膜链、心理学、身心灵乃至佛家道家的理论以及打坐冥想等各种方式去了解及探索自己的问题解决之道。目前日常的训练更多落足在身体觉知训练体系。
目前我所了解到的比较完整的,通过人体的自然动作来做身体觉知练习的体系,就是高科教练的MTM和费登奎斯的动中觉察。
那它们有什么异同呢?MTM我练习了两年,费登奎斯接触不久,自己看书也上过加拿大忍术老师同时亦是费登奎斯体系导师Stephone的工作坊。我分享一下我的体验。
异同点
动作 引导
MTM和费登奎斯在最入门的动作:翻身的地方就很相似,都是需要“聆听、等待”,力的传导还未到那个关节或肢体,则不要为了完成翻过去的动作,而提前发力,造成发力次序的紊乱。
我拍了一个MTM和费登奎斯的从坐到躺的视频对比,大家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区别:MTM更多地去借用身体任何可以使用的地方来作为支撑点完成动作,费登奎斯是靠头画圆的方式来带动身体。
点击图标打开视频
腾讯视频
差异是,费登奎斯似乎不强调感受重力,而更强调去感受一个带动端去主动画“圆”的意念。
MTM的翻身是累积到了一个重力势能后,感受重力让重力把自己顺势“啪嗒”一下掉下去,那一瞬间会有一种在安全的情况下,让自己失重放松的畅快感。而往往放松的瞬间,会感觉到身体确实是自行在做了一个旋转而非直上直下地怼的动作。
而费登奎斯的动作会更强调末端尽量是在空中画一个圆弧,这样来完成一个身体比较完整的联动性。在费登奎斯的体系里,会讲究一个道家的“圆”,在感觉卡的地方就在那个圆弧的周围多来回地转一下,通过这个方式来清理死角,而确实去把每个关节的圆能够一个接一个的做到的时候确实能够感觉到很多身体的死角,细微的紧张会在动作里被清理掉。
说到这里有一个猜想,MTM讲究的更多的是意念上和垂直的地心引力的顺应以及关注自己内在的骨关节发力次序,而费登奎斯讲究的是朝向自己想去的方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动作中去遵守一个“圆”的规矩。
MTM是顺应重力,让自己稳定,依靠对面的反作用力来让自己推进,而对目标保持一个整体的意念,让自己一边顺应当下一边超目标精进;
费登奎斯是靠目标把自己提拉起来带动然后在动作上用画圆的意识来让自己保持关节活动的完整性,更多的是对外扩张和探索的力量。怎么样的拉力呢?这个就得说到他的动作里会很强调的眼睛和胸骨。
比如有个对膝关节有康复作用的“猫抓蝴蝶”的动作。
身体先是双手往后推,屁股坐脚上,然后往前往上伸出单手去抓斜上方的动态目标物。
如果用MTM的发力意念来拆解,可能一开始头不抬起来,就是先把脚立起来,脚一推重心会往前,把自己推到一个快失重的点,让自己先不太关注目标而是先靠对侧支撑的能力把自己稳住,稳定向前去推进,然后再靠脚趾的发力和整体的前进意识把自己蹬起来,去抬起整个人的重心,到了那个高度再去抓住那个目标。
而这个动作在费登奎斯里也可以做成,胸骨和眼睛一起朝着那个目标,往前的时候是那种对目标的抓取欲望把自己带动,这个带动是一个从下到上的一个圆弧,到了上身失重的点,还是继续靠头和胸骨往上去带,就防止了自己的跌倒并同时朝向目标。
一个的主要发力是靠推力,遵循关节联动的原则,对目标的渴念是在一种并不太彰显但也没有丧失的意念里;一个是靠目标的拉力,对目标的前进很明显,但也遵循画圆的原则,末端是在很细微的地方去维持稳定。
我在想这个和东方的内敛含蓄和西方的攻击性和扩张性是否有些内在的联系呢?对于扩张的欲望来讲,因为向着空气中的不确定性去探索的时候,就需要去为自己制造很多框架和规矩,所以西方会更讲精细的逻辑。而东方的哲学更讲一个悟,感受到了的时候,一切就是顺势而为。
整体而言MTM更讲究末端将自己推动前进,对目标是保持一个连绵不断的精进意识,需要让地面的反作用力反馈给到自己。而费登奎斯会在教你的身体如何旋转画圆及通过胸骨将自己的中脉调起,在一些实践的动作里,通过整体的往前的意识把自己的末端带动。
动作入门难度
前阵子在MTM群里问大家费登奎斯体系和MTM的差异的时候,李勇给了一个满精辟的回复:MTM是高中教材,费登奎斯是幼儿园教材。果不其然,在费登奎斯的工作坊里,有很多没有接受过身体训练的女性,都可以很快地上手动作并且找到一些身体感。与我同行的练习过MTM的朋友说,在动作层面,她在MTM的课上经常会有挫败感,因为大家要么是教练要么是在线下看高科的文章练了很久的,她练习时间比较少,很难找到高教课上说的感觉。但是费登奎斯的动作,就让她很好上手。
MTM的动作编排,每个动作都是一个人的整体自然动作,比如呼吸、翻身、爬行、弓步走,这些都是需要找到顺应和协调重力的感觉以及觉知自己的整体的骨关节联动感的。
每个动作更多的是支撑面积的多寡,负重的大小的区分,但内在的发力意念和骨关节联动规律是一致的。
那么每个动作都需要这个人的身体各部分都是出于比较放松的状态,且能够大概知道,不发力的其他身体部位,放松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一回事,不放松的时候,用意念去放松又是怎么一回事,体内有比较多的无意识紧张的人以及不太懂得主动放松的人,可能就不容易上手。
但是一旦不懂主动的放松的人,在这些动作里能够学会这件事,那么对于这些意识和能力在日常里的泛化,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也和高教的初衷比较接近,他更希望大家借由动作上放松地发力,泛化到日常生活和精进的过程中,即使是在生活有较大的压力的情况下,也可以找到不执著某个点的紧张而用整体的视角去解决问题的初衷。
我参加的工作坊的费登奎斯的大部分动作,一般是整个人在一个放松的地板动作下,以一整个筋膜链打开的开链动作为主。本身就是通过物理的动作把身体轻柔地拉伸放松,而不涉及太多的和重力的顺应和承载,就是不会有太多需要支撑和负重的动作。
比如螺旋链的打开,先从颈部,而后是胸部,而后是髋部,最后是整个身体的旋转幅度加大。做的过程中,就像给脊椎进行按摩。整个链条打开后,再做一些日常动作的放大版。
比如以下这个动作,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先是练习手臂画圆,再加上类似臀桥一样脊椎后伸及前屈的活动。整个脊椎活动的过程中,手臂的画圆旋转可以带动脊椎做出更为连贯的弧线动作:
点击图标打开视频
腾讯视频
这样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对于完成动作的质量和意识,MTM讲究顿悟,就是如果你一旦GET到了重点,那么一系列的动作和困惑都会很快上手并进阶。费登奎斯的是渐悟,即使做的过程中有代偿,但是没关系,都是开链的比较多,而且身体打开了以后,慢慢地,会从身体感应到一些要点,也能通向做的更完整。
“末端锁紧”的反习惯动作
费登奎斯的是开链螺旋的动作,末端(眼睛,胸骨或者手脚)是开放的,带动身体在空中以画圆的轨迹通向目标,更强调打开身体和脊椎的灵活度。
MTM更多以人体自然动作为主轴,爬行,翻身,走路等。更多的是从手脚的末端及支撑地面的点面开始感受重力传递力量经过身体的中段到达另一个末端,更强调顺应地心引力的过程里,肌肉共收缩的协调性。末端可以说是在动作过程中作为支撑点,是锁紧的。
但类似的,费登奎斯里也有一些“末端锁紧”的动作,就是反习惯动作,比如上面举例的那个手臂旋转带动脊椎活动的动作:手臂旋转画圆带动脊椎后伸前屈的动作,手朝头的方向旋转的时候一般是脊椎后伸(就是拱起来做桥),往脚的方向旋转就是把头抬起来屈曲身体。如果做反习惯动作的话,也可以手不往脚旋转,但是身体落下。这个时候手臂就是末端锁紧的情况。训练里还有很多这样反反习惯动作,会感觉一整条链的肌肉是在“带劲”的状态下去做拉伸,感觉很酸爽。我把它理解为不对抗重力的闭链动作。
练习完以后的感受
MTM来源于婴儿动作和跑酷体系,更讲究在发力里通过肌肉的共收缩,肌肉达到了平衡的状态就无所谓拉伸。(其实现在最新的研究都认为拉伸其实最大的效果不是把肌肉拉长,而是一种激活方式,提高了肌肉的本体感觉,亦即提升了那个部位的身体觉知。)练习完MTM的感觉是,日常生活里整体的自我和周围环境空间的感知会加强,遇事更为沉着定静。(看过一本书身体空间感好像是筋膜里的感受器的作用)
费登奎斯更强调拉伸,但不是通过外力来拉伸,而是身体通过画圆的方式来做各个方向的小幅度拉伸。非常安全和舒适。对我来说身体里有很多之前没有清理的死角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清理。练完费登奎斯的感觉是情绪丰富了很多,身体的某些部位本身的存在感增强(这个练MTM也会有,但是费登奎斯的会更明显)。
触摸
MTM里较少有触摸的环节。费登奎斯的功能整合更多的会有触摸的部分,力道从轻到深。
比如膝盖康复的动作里有对膝盖的四个点进行轻柔地按摩,但是力不是通过手来作用,而是通过手为触点,通过身体的整体力量,去感知对方的肌张力,去通过一个非常细微的渐进的力去慢慢地让身体放下防备,从而自我疗愈。Stephen说这种手法的本质是通过温柔的抚触让对方的那个身体的部位知道有个外在的存在在看到和了解自己,于是会调用身体的一些能量来进行自我疗愈。
这个手法的原理在我现在学习的颅骶手法和拮抗松弛术里我也尝试把感觉加进去,疗愈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如此么?爱就是想触碰而又收回手。治疗师的触碰也是如此,要小心翼翼地不要惊吓。
一个动作证明我幼儿园毕业了
最后发一个费登奎斯工作坊的毕业动作视频。
以后人家说你翻脸跟翻书一样,你就拿四本书给他,跟他说你行你上啊!
点击图标打开视频
腾讯视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