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培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我愤怒的事,简而言之,就是我放着包的座位被人占了,然后这个人(和我是一个老团队的人,在我看来我们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还为了一个没有过来坐的人和我理论,不,应该是朝我吼,当时的场景让我特别生气,一方面我觉得没有被尊重,另外一方面觉得对方为了一个我认为关系都不如我们的人来和我吵,让我觉得很失落,最后生气的还有自己,为什么自己会赌气把包拿走,把座位让出来,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好好为自己去争取?!
这件事我消化了两天,书写了两天,还是感觉不舒服,因为可能这种类似的场景太常见了,我认为和我更亲密的朋友为了一个不太亲近的人和我吵的时候,常常会引起我的情绪;另外面对强势的人和大声朝我吼叫的冲突时,我常常都是败下阵来的。第一个部分的情绪我暂时没有探索的特别清楚,隐约觉得这个和我之前认为妈妈偏心有关;第二个部分,很明显的,和小时候被爸爸打骂,凶我有关。但是写完,又总觉得还有哪里没有写痛快。
直到,昨天周末,在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写“反向形成”也是一种防御机制,一方面在你从前的关系里扮演重要的保护你的角色,另外一方面,因为自己把真实的需求包裹起来,把脆弱包裹起来,用一种倔强的、抱怨、指责或者沉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这种表达非但没有帮助,反倒会把对方推开!
当愤怒可以被好好说……原文中描述的是:“关系中的伤害和冲突,往往来自彼此需求没有被看到,或没有被满足,或者满足的方式不对。但,你很少反思为什么需求没被满足。因为你提出需求的方式不对,更可怕的是,当你用这种方式表达需求时,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了被拒绝的位置上”(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_9tKyk4_fqjk9rGRDhtNA)——读到这里,我心里大喊对了,这就是我,和之前那篇《爸爸,你可以抱我吗》探索到的一样,也许根本就不是爱不爱的问题,而是方式不对的问题!
过去的我,感觉不被爱,不够被在乎的时候常常会第一时间想把对方推开,但是内心真正的渴望却是希望对方能够看穿自己逞强背后的受伤。可是,常常这种逞强却刚好激起了对方的防御或者也碰到对方的创伤,这样,每一次都像两个刺猬想要拥抱却竖起了最坚硬的刺,最后两败俱伤。
文中描述的场景也恰好描述了我观察到自己一个行为背后的疑问,那就是——我为什么要让出自己的位子,我为什么在冲突中,在需求不一致的时候那么容易妥协,以对方为重,顺从对方?文中再次给出了原因:这些人格层面的惯有模式来源于早年你所感受到的“关系体验”。
它可能来自于小时候表达真实需求是不被允许的,甚至会被指责、打击,接下来就会压抑,呈现出来的就是虚假需求;或者父母总是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要求你,类似的事情久了你就会觉得自己的需求不重要,满足父母的需求才重要;更隐晦的是父母的互动是爸爸强势控制,妈妈懦弱忍受……而当真是需求不被允许,同时压抑的,就会有愤怒。成人之后总会因为小事显露出这种愤怒情绪,从而让对方先感受到你的愤怒,其次才是需要,甚至会看不到你的需求。
每一个原因,都感觉自己躺枪,最后膝盖中箭无数,一直以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以为为人着想,温柔,善良是美德,那些在亲密关系中女生总是容易生气男生要哄着也看得太多了,以为这些也都是正常的,直到慢慢学习心理学,慢慢知道内外一致的表达,懂得愤怒也是在保护自己,是在维护自己的界限,探索下来,才懂得去在关系中核对,澄清,表达……
直到这一次,通过座位的事件,才真的看清楚,自己为什么明明想要的是,坐下来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好吃饭,结果却堵着气默默地换到旁边座位上闷头吃东西。为什么内外会这么不一致?会这么害怕冲突,为什么这么不敢为自己发声?因为小时候提出要求是不被允许的,永远只能以父母的要求为主,因为有时候不顺从爸爸的意见,得到的就是吼叫或者打骂;因为妈妈也是害怕冲突,所以默默忍受,甚至,在今年和妈妈的相处中,多了一些觉察,才发现小时候以为温柔的妈妈,不知不觉中语气也暗含愤怒,在我提的一些事情中也不会按照我的想法和需求去做,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用问题或者唠叨来希望被我听到和被满足……
我终于懂了,这么长久的模式和希望,顺从他人,害怕提出自己的需求,以别人的需求为重,害怕冲突,情愿自己生闷气也不会直接而简单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原来都是和“反向形成”和童年的关系体验有关。“温柔而坚定”这个词,真的对我而言好难好难,可能压抑的需求好不容易提出来了,只要对方稍有怠慢或者不愿意,立马就改口了。
当愤怒可以被好好说……可是,没有关系,我可以练习,一开始做不到温柔,那我可以粗暴;一开始不能坚定,那就多提几次;就像占座位的事情,如果我不可以当下为自己争取,那么我至少可以事后去和对方表达我的情绪和需求。是的,我可以,在生活中一遍一遍练习,直到它成为我的新的方式,我知道,我可以的,我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成熟的,安全型的人,温柔而坚定地提出自己的需求,既照顾他人也兼顾自己,不,应该是先照顾好自己也兼顾他人。
于是,今天早上,我想起座位那一件事,我还是有些生气,但是理性跟我说,算了,那个人实际上在心理距离上而言也不是特别好的朋友,而且对方是一个挺自我的,也不太走心的人,和她去说这件事,除了显得自己小气以外,应该也得不到什么好的回应吧。
“可是,我要的并不是好的回应,也不期待被她安抚啊,我要的只是告诉她,她过界了,她踩到我的线了,我需要告诉她,我不喜欢这样被对待,我要把保护自己的界限画出来,不然,这次我忍气吞声了,下次,她还会更肆无忌惮!”
“但是,真的有必要吗?想想也没有那么生气了啊,好多了呢!”
“为什么我老是要作为一个思前想后这么多的人去顾及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我就不能学学对方,别人在还没有完全了解事情的基础上都能对你凶,你只是提出你想要的,对方回不回都没有关系,大不了以后就不要理就好了!”
“好,那我就发出去,不管了!”
心里两个小人打架完,终于,想要在生活中创造新故事的那个我打赢了,我编了一段话:“**,关于前天的事,我想了下还是想和你说明一下。当时我放东西在你旁边位置,你那么大声和我说话,让我不舒服了。首先,我觉得你没有弄明白状况就大声吼我,我感觉不太被尊重;其次,我觉得我们的关系是近的,而当你为了另外一个人这样朝我说话,去为对方争取利益的时候,我是生气的。当然,你可以选择和谁更亲近,那是你的自由,但是我希望下一次你可以好好和我说话,也希望你听我把话说完后再去下结论。”
按了发送键,也不知道基于我是她上级还是其他原因,她很快回了,大意就是她天生嗓门大,不是吼我的意思,另外座位的事有点乌龙,解释了下,然后就各种嘻嘻哈哈,说自己是小孩子,不要和她生气了之类,自己以后会问清楚再说。整体感觉不够走心,但是我自己也没有想找她安抚,只是想说明我的界限,所以她接收到了,这就够了。
当愤怒可以被好好说……整个事件到这里也结束了,我想,对于对自己情绪的体验,了解,并且探索到自己背后的需求,然后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是我上课回来后做的第二次练习,说完,我轻松多了,并且也感觉以后慢慢去练习,慢慢地在照顾他人的部分在加入自我照顾的部分,这样就不会容易自我压抑,在亲密关系中也不会因为自己莫名其妙的愤怒或者抱怨激惹到对方,当我们都可以好好说话,把话说完,听到情绪背后的深意时,我想,那个倔强的,想要推开对方,却自己默默流泪的脆弱的自己,终于可以也生出力量了。
还记得xpc初初见我时,和我说感觉我像一个鸡蛋,第一次被这么描述,所以印象深刻。他说我内在有热情的部分但是大部分是安静的蛋清,外在有一层蛋壳,包裹着自己,保护着自己。我想,当我可以用书写自我陪伴,用叙事慢慢成长,当我可以去体会愤怒,然后好好地表达它背后的讯息,我会成熟到长成一只小鸡,那样,它就可以破壳而出了。
当愤怒可以被好好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