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脚本是什么?
小时候妈妈是关心我的,妈妈是忽视我的,看起来有点予盾。虽然妈妈关心我的生活,却忽视我的感受。
爸爸是怎样对我的,想了半天都想不起来,只记得小时候我挺崇拜他的,觉得他什么都能做,家务也很愿意帮忙。到十几岁的时候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被打碎,觉得对他很失望,我也很难过。
记忆中爸爸特别宠爱小我八岁的妹妹,对她非常好。
我创造了自己的人生脚本,我是自己故事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我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老公和儿子,关心他们的生活,尽力对他们好,同时也忽略他们的感受。
我把对妹妹的嫉妒和羡慕,也同样投射到老公的身上。创造出他对别人好,让我羡慕嫉妒的故事(这是刚才的感悟)
我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很孤独,是八岁后妹妹弟弟的相继出生让我感觉自己不被重视,没有人爱。我内心的感受孤独,也是在重复过去的脚本。
在任何场合,我都甘当一个配角,默默地付出,就是潜意识觉得自己是不被重视的,我需要创造同样的场景,让我呆在熟悉的感受中。
小时候我没有觉得父母谁跟我更亲,开始懂事后,妈妈的哭诉让我感受到她的委屈和痛苦,我开始偏向妈妈这边,觉得是爸爸带给妈妈的痛苦。不能帮她分担的无力感让我对爸爸有怨恨,我选择的阵营自然就是妈妈。
在后来的亲密关系中,我用同样的方式创造自己的人生脚本。努力付出,委屈讨好,把自己活成妈妈的样子,去重复她的人生。是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还是想去帮助妈妈改变爸爸,我需要思考。
记忆中爸爸脾气不好,容易发火,妈妈很委屈,很无辜。发现我和老公的关系正在重复同样的模式,也看到妈妈是怎样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情动作让爸爸火冒三丈。
这个时候我才开始反思,想要通过自己的改变来跳脱出妈妈同样的命运。
老公爱发脾气,我在这中间真的是无辜的吗?虽然我对他没有任何要求,也不去跟他争执。但真的跟我无关吗?总在强调他爱发脾气,我想通过这个证明什么?
他脾气不好,我却能忍,能包容,原来我是想证明自己有多牛,有多好,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看吧!你脾气这么不好我都能接受,那是不是你就不会抛下我了,离开我还有谁能忍受这样的你呢!
这控制很隐蔽也很高明,老公爱发脾气原来也是为了迎合我的需要。
父母对我的催眠就是听话,懂事,我也把这内化成了自己的标签,我在关系中的策略就是讨好和委屈,用这样的方式去控制。
这些模式曾经帮助我去更好的生存,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它也有非常积极的一面,让我看到自己内在的需求,学会如何去爱自己。
关系中的那个人,其实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就像团长说的,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他们只是来配合我们演戏的人。
面对自己的人生脚本,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看见,看见了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第二步,找出它的积极意义。
第三步,增加新的策略转化脚本,我想要爱,那我可以有其它方式去获得。
改变人生脚本,就是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剧本改了,导演和编剧,演员都会配合你改变。
五年后,你期待自己成为什么样子,就把你的脚本改写成什么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