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余尝论勤有三益;盖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夫不耕,必受其饥;一妇不蚕,必受其寒。是勤可以免饥寒也。农民昼则力作,夜则颓然甘寝,故非心邪念无从而生。
鲁公父文伯之母曰:“脊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渊明诗曰:“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而无他念干。”是勤可以远邪辟也。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周公论寿必归之无逸,吕成公释之曰:“主静则悠远博厚,自强则坚实精明,操存则血气循轨而不乱,收敛则精神内守而不浮。”是勤可以致寿考也。
作者:罗大经
我曾经论述勤有三个好处:若人民勤于操持日常生活,则勤会让人民不受匮乏之苦,一个男人不劳作,则人必然要忍饥挨饿;一个妇人不作针线活儿,则人必然要忍受寒冷。所以勤可以让人免受饥寒交迫之苦。
农民白天在田间卖力劳作,夜晚则累得倒头便睡,所以是非邪念无处可生。鲁公父文伯的母亲说:“居住在贫脊之地的农民,没有不讲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
陶渊明有诗:“农民劳作岂不苦,他们无法推脱此艰辛的生活。身体的确很疲倦,但幸好无其他事来干扰。”所以勤能让人远离邪僻事啊。
常转动的门轴不容易坏,流动的水不会变质腐败。周公旦论述三宗,周文王长寿的原因,必定归原于不贪图安逸。
吕成公岳轲解释:“内心的宁静会使人的灵魂悠远、心胸博大而德行深厚;人若自强不息就能使人精神坚定、生活充实,从而人的内心也因此光明,有良好的操守则能保持健康的精神,使气息、血脉正常循环而不紊乱;减少欲望就使精神聚守而不浮放。”这样可以达到健体长寿的目的。
作者阐述了人的勤、流动的水和门轴的运行道理,论证了劳体才能不劳心,若想好睡眠,就要让身体动起来。若想无事一身轻,就要心无旁骛,全身心专注到一件事情上来。
心安宁,有骨气,有道德,少欲望,就能使身心健康以至长寿。
可现代人是什么都想要,赚了钱还得睡眠好、身体好、年轻态......这世间哪有这么好的事情都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呢?
我是挹洗俏月,这是今天的阅读分享,祝您周末晚安......
公父文伯:姬姓,名歜,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三桓季悼子之孙,公父穆伯的儿子。
无逸:[ wú yì ] 1. 不贪图安乐。2《书》的篇名。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