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白居易尝称”其诗在处,有神物护持”,为名流所推重。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这首收录在中学课本中的《陋室铭》,当年背诵时感觉难度不大。如今再读,发现作者坚定自己的选择是符合自身价值观的,并且还能在诗中感受到他的整个身心都被这样的环境滋养着。
之前不懂装修房子对人的影响,直到亲自装了一套才明白“人类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此言不虚。
为什么这么讲呢?这还得追溯到我刚装修完房子时选画的时候。
当初装修结束后家具进场,整个屋子才仿佛有点家的感觉了。但是在挂上画后,仿佛家里各个角落似被点亮了一样,处处生机盎然、活色生香。
当时挂画的师傅是一位高大帅气的小伙,他端祥着我家的陈设说“你家装修的感觉跟我去过的任何一家都不同,一时说不上来,但是我很喜欢这样的风格”。
今天重读刘禹锡的《陋室铭》不仅为作者精炼的语言之美所震撼,但更多的是感慨诗人的审美。
我仿佛看到他对自己的陋室的定位,该有的一个不少,不该有的一个不留。这样的去芜存菁真值得现代人学习。
现代人不缺乏学习努力者,也不缺乏天资聪颖者。但若缺乏审美则是很难补救的。这需靠长年在美的浸淫中才能一点点的悟出来,但如果用于实践却还是要走很久的路。
保护好自己的灵感和敏感,直觉与好奇心,始终对生活充满向往,相信美好的事物总会如影随形。
我是挹洗俏月,祝您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