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搞到更多的钱,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挣更多的工资,另一方面要进行理财,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
理财小白入门很容易就会遇到“基金定投”这个概念,在做一番调查之后,会觉得这玩意儿不错,不用懂一堆的名词,不用看k线图,傻瓜式操作就好了。
在知乎查资料又遇到了力哥,买了live听,基金定投七步法,听起来,感觉像是有一些道理。
后来就是关注力哥公众号,看之前出的书,介绍基本的理财产品与思路等。
在书籍的某个环节,力哥推荐了几本理财书,第一本就是【选择做富人】。
单就说这个书名就蛮有意思的,起得有、东西。
仿佛成为富人不是靠天生或者奋斗或者运气得来的,而是靠一个“简单的选择”。
封面说是以故事化手法来展现理财逻辑。书中的情节设置会让我想起孔子和他的学生在一起讨论事情。
本书所讲述的经济学知识,以及财富观是颇有说服力的,通篇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专业性很强的词汇形成认知壁垒。
作者是颇为资深的经济学人士,我认为这是一种典范,即,一个水平很高的人,使用深入浅出讲故事的方法把一些平时人们以为很高端、难懂的东西说得明明白白,这才是水平的体现。
本书内容偏宏观一些,几乎没有讲到某些具体的投资策略,或者去讲k线图怎么看这种的。
首先是财富观的建立,让读者了解钱、财富、资产究竟是什么,之后说了一些常见的理财产品,如股票,保险等,并点出,最重要的就是平衡。
很值得一提的是,在书后半部分,有不小的篇幅在分析二战后,美国的”婴儿潮“对美国这么多年来经济造成了多么深远的影响,同时,结合中国的人口情况,作出了中国经济增长将会逐渐放缓至3%并趋向稳定的推测。
中国有种说法是当初闹红卫兵和跳广场舞的是一批人,我随即想到美国搞嬉皮士,跨掉的一代,后来的雅皮士应该也是同一批人。
最后一章内容就有点扯了,理财老师坐着飞船到宇宙里去了,神魔恋嘛。😕
总之,是一本还蛮值得一看的经济、理财入门书籍。
书摘
在计划经济时代,钱不能随便买东西,要有票证,例如粮票、布票等,所以那时候钱不等于财富。
劳动既不是财富创造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
财富的创造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基于平等自愿的交换必定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一块土地的所有者一定会寻找这块地最能生财的用法,人寻找职业一定是找自己最能发挥才能的工作。
金融业对社会的贡献不是为实体经济筹资,而是钱尽其用。
一个人最终是贫穷还是富裕不是凭运气,也不是靠所谓的机遇,而是选择-- -- 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的选择。
我们认为,选择成为富人,意味着你选择了这样的生活:
生活更加自律;
承受更大的风险;
承担更大的责任。劳伦斯魔咒:
全球第一高楼封顶之时,即是经济衰退之日。
如同地震前动物的异常行为。
两者无因果关系,却有着共同的原因:资产泡沫。人们获取收入的方式可以分为财产型收入、劳动型收入和其他型收入。
人类的生产过程就是财富的创造过程 。生产过程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
投入劳动获得劳动型收入,投入资本获得资产型收入。总结起来就是为了能够以自己希望的方式活着,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才是理财的目的、理财的根本。
理财的目标也就是这两个 方面:首先是要安排好当前的生活;第二个层面的内容是为未来的人生做好安排。
所谓财务自由,就是通过建立一个终生的现金流渠道,保障自己和家人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不用再为金钱而工作,这就是所谓的财务自由的境界。财务自由指数=财产型收入/过想过的生活需要的成本
一方面学会用资产获得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要想清楚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且这个生活应该是理性合理的。一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拥有财务自由。实际上财富是由整个社会构成的一个整体共同创造的,其中任何一环都是必须的。
劳动创造财富当然不错,但仅有劳动是创造不出财富的。至少还要有资本、土地、资源、企业家精神、人类的知识、社会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等共同作用才能够创造出财富。当然最终创造出来的财富也应该由这些方面来共同分享。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科学技术。
传统的财富观就是自然经济的财富观。在自然经济下,财富被当作大自然的恩赐,土地的有限性决定了财富的有限性。
传统人注意的只是财富的分配,而不是财富的创造。市场经济使财富的母体由生产要素本身转向要素的组合方式。
在企业家看来,财富不是来自大自然的恩赐,而是来自人类的创造。竞争是创造新财富的一种方式(创新,要素的组合方式)。把你的资源投入到这个社会最稀缺的要素上。
一个人拥有的财富的数量就是这个人对社会的净贡献。
第一步定目标;第二步大扫除;第三步找问题;第四步定方案。
财产型收入也叫价值型收入。
但在这个社会上,那些成功人士的收入一定主要来源于价值性收入。我认为你应该利用自己的特长开发价值性收入,而不是放弃一份工作去找另一份所谓的高薪工作。
只具有时间性收入的人是无法实现财务自由的。所有的现金流管道都可以分为这样三类:第一类经营实业,第二类创造知识产权,第三类构建投资组合。
综合能力=智商情商财商
双方实现了对接,这就叫金融-- -- 资金的融通。
股市投资并不用花很多时间,只有在股市中做短线投机的人才需要整天泡在股市中。
个人理财十个方面的关系:
财富分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关系;保障与保障成本的关系;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负债与财务安全和财务成本之间的关系;投资三性的关系(流动、安全、收益);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的关系;
分散投资与集中投资的关系;投资与投机的关系。
即平衡。钱的概念:货币或者说钱就是这个索取相应价值回报的凭证。
如果其拥有者希望用其带 来收益的就叫资产,如果其拥有者希望其用来购买产品和服务则叫钱或货币。
健康也是财富,财产可以理解为有形的财富。如果说有最佳的投资时机的话,这个时机就是越早越好。
成功投资要求的是尽早投资和严格的投资纪律,而不是选择投资时机。爆炸的信息让人们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信息已到了无所不在的地步,但智慧却越来越稀缺了。
理财其实很简单,向财富成功者学就行了。
我不想对报道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我相信它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货币变为生产资料的程度越深,收益也就越高,同时风险也越大,这也是投资的一个最本质的特征。
社会抚养比。能创造财富的只有生产阶段。
GDP=劳动时间劳动人口劳动效率;
劳动效率=劳动态度经济制度科技进步;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发展迅速的五个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城镇化,劳动积极性的提高(不再吃大锅饭),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红利。
如今这五个动力,城镇化接近尾声,其他消失殆尽,以后靠得住的只有科学技术。四种创造财富的方式:受雇,自雇,经营一个体系,投资。
由此,我们又得到一个推论就是:财富应该留在财富的创造者手中才能够不断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不断成长壮大。一旦财富转移到非其创造者手中,财富之花就必将枯萎。富不过三代的财富魔咒就是这一财富属性的一个必然的表现形式。
创造财富的人不需要财富分配制度,这个不需要财富分配制度,只有那些想通过分配制度来获取个人私利的人才需要财富分配制度。
事实上,在第一次财富分配中,大家也都是赢家。
理由很简单,在一个每个人的人身享有同等的自由和权利的现代社会,任何合约能够执行必定是建立在合约参与者各方都受益的前提下的。欧洲过度的福利制度让其不堪重负。
这个例子说明人为设计的所谓福利社会对财富的毁灭是多么严重,即使家底再厚都无法负担。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你应当感到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贪婪。
竹竿定理,即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其最强的一项能力。
水桶定理一般适用于一个组织,但竹竿定理一般适用于个人。第一重境界表明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始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什么就是什么。
第二重境界表明人生经历磨难,似乎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美好,看透了世间炎凉和人生百态,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奈、局限和痛苦。这时看到的世界好像都不是真实的世界了。
第三重境界表明人生经历沧海桑田后,仍怀赤子之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这个时候人生一切都清澈透明(通透)。事实上,财务自由完全不是财务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生境界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