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人解惑也。然而,老师究竟该如何管教学生?老师到底有没有惩戒权等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同时在社会上也存在着很大争论。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就《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举行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透露,将抓紧修订《教师法》的有关规定,从法律规定上进一步明晰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保障教师有效地行使惩戒权,促进教师敢管、善管,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还戒尺与师,老师罚学生将有法可依?学生犯错老师不敢管
部分老师认为,现在是老师最艰难的年代,学生对老师心无敬畏,老师手无戒尺,教育软弱无力。批评,惩罚,都有可能“出事”,于是一些老师迫于无奈对于学生违纪,被迫睁只眼闭只眼,有人骂这是明哲保身,但其实老师心中也有太多无奈。
2019年7月,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二中班主任老师杨守梅因为学生逃课,用课本抽打学生,给自己惹上“大祸”——除学校给予处分外,该县教体局也通报:扣发绩效工资,责成学校不再聘用,将老师纳入信用黑名单。
还戒尺与师,老师罚学生将有法可依?2018年11月,河北省石家庄市鹿城学校四年级体育老师贾某在上课期间,发现学生周某不遵守上课纪律,对该同学进行了体罚被举报,事后,市教育局责成鹿城学校辞退贾某并解除聘任合同。
还戒尺与师,老师罚学生将有法可依?当教师因管教学生而要为自己的工作甚至人身担忧时,惩戒教育自然就成了禁区。于是,老师们都变得明哲保身起来,罚站不敢罚久甚至不敢罚,批评不敢说重甚至不敢说,老师们不再举“戒尺”了,面对学生时,一些教师只教授知识,而不敢管学生了。
惩戒教育,谁之需?
“看着学生犯错,不管不问,看着他们一步步走向深渊,我们可以这样做,但是,我们是老师,我们的良心不允许我们这么做。”这是一位老师的心声。在我们不断强调素质教育、快乐学习、学生人权,过度的保护孩子的时候,我们却忽视了以后离开校园后的他们,再犯了错误,谁会去管教?
汪曾祺在《我的初中》一文中回忆他的初一、初二国文老师高北溟先生时有过这样的描述:高先生教书很严,学生背不出来,是要打手心的。汪曾祺的堂弟挨过多次打,因为他小时候极其顽皮,不用功。后来,这位堂弟发奋读书,成了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
还戒尺与师,老师罚学生将有法可依?所以,那个管你最严的老师,才是真的爱你,被老师管着其实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情。
尺在手中,度在心中
“班主任老师双手捧着一把戒尺,缓缓走进教室,全班学生见到戒尺后集体起立,自觉向这把戒尺行拱手礼。紧接着,戒尺'入座'讲台,班主任也向这把戒尺鞠躬行礼”,这是发生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二小学校五年级一个班级的一幕,看似有些迂腐,但却有助于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孩子们明白“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还戒尺与师,老师罚学生将有法可依?学校对于戒尺的使用流程有明确的规定,具体为“一请二问三惩四慰”。第一步请戒尺,犯错的学生恭敬地请出戒尺,送到老师手中;第二步是老师拿着戒尺问学生,“老师今天为什么要对你动戒尺,你错在哪里,将来还会犯这种错误吗”;学生回复后,则进行第三步,“惩戒”。“所谓惩戒就是轻打学生手板两下,老师在打之前也会自己试一下力度。但是要在班级纪律整顿好之后再打,让大家见证这个过程,目的是要大家把戒尺当成班级的‘法’,从而知敬畏,懂规矩。第四步是“慰”,即心理抚慰。“告诉学生,虽然犯错了,但是只要改正了,依旧是好孩子,老师依旧很喜欢你。” 《论语·述而》中,孔子的弟子评价孔子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温而厉”是指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既温和又不失严厉,所以适度的惩戒,把握好度,会更好的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引领他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阳光做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