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去哪儿吃?
朋友推荐了当地的一家熟肉店,很有名气。
出远门,每次组队,跑友们一直主张AA。这次大家信任我,还是把红包转给我,我能推辞吗。
出门在外,花钱就是图个不受罪,要吃的舒服。熟食肉也是常见食材,味道好就行。
结账,要走人。
我没有对账单的习惯。原因是碍于面子,人家经营这么大的饭店,当面对账总觉得自己仿佛很小气,是一种对人家不礼貌的行为。
或者是北方男人的一个标志。
上次和同事我们两家人去一个附近水库景区玩,也是AA我负责买单。同事的媳妇在邮政银行上班,结果人家一眼就看出菜单有加价的问题。
媳妇都埋怨我,弄啥事都不操心。平时买东西也不问价,也不讲价,天天瞎买,人家卖东西的就喜欢你们这些人。
景区喜欢宰客,只是听说,这次是自己被宰。对卖家似乎没有一点影响,到是让自己心里挺生气的。
这次来南阳,朋友热情安排在火车站旁边住宿。火车站就是一个城市人口流动量最大的地方,什么事情估计都会发生。
不过,我在结账的时候,却忘记了这是个复杂的地方。
我没在意菜单,就付了钱。
第一、老毛病是不容易改正的,不问价格不讲价钱,特别没有当面对账的习惯。
第二、账单是统一的联网电脑打印,一般不会有加价的事情吧,这里有诚信饭店的奖牌。
一起吃饭的宏伟哥拿过单子说,还是要核对一下,中午吃饭就给拿错了账单,差一点多出钱了。
中午是在不远处的另外一家的面食馆吃的饭。楼上5号是117,我们坐在楼上3号是87。我在结账的时候,老板给我的就是117元的账单。
中午的插曲,我一直理解是误会。
可是晚上呢?
菜没有加价,可偏偏多出来一道菜。
如果有人早已经设局,作为外地人来说,即使识破也只能忍气吞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无中生有的这道菜18元,钱不多,但是对方的态度迷离扑朔的样子,说不清楚,就是不认账。
事实真相是什么?饭店是夫妻店,经手的三个人,应该只有一个人清楚。
胖女人就是负责称肉和写小票的,我们分析,与她关系不大。事情败露后,就见不到这个胆小的胖女人了,即使后来出现,也没有那么肯定,反倒是偷偷在一边补写小票。
负责收款的是一个小男人,他估计不是在装迷糊,无论如何,嘴上说的那张小票依据,别的小票全部在盒子里,唯独我们这一张找的他满头大汗,还是怎么也找不到了,可就是不承认是多记。
我们就怀疑整个事情只有胖女人的那个胖男人清楚,但我们在他做的局中,识破了也不可能拿到证据。
比如说,一个偌大的饭店,老板怎么会对我们每个人可客气的让烟呢?以前我也是抽烟的人,不是有事相求,或者是熟人相见,是很少主动让烟的。
这是胖男人的热情好客之道?
不尽然。我们进门,他已经很清楚我们就是外地人身份。
其实我已经完全忽视了这里是火车站南阳旁边。也许这些地方的诚信,多少是让大家怀疑的,所以,商家干脆不做诚信也貌似正常。
我们几个人还有跑步等重要的事情要做准备,在这里耗着是白搭。至于报警,我们也在计算我们的成本,包括时间的成本,没有任何值得做意义。
既然人家那样做,肯定有人家的套路。
啥是套路?
就是无数实战和经验的积累,是成功的捷径。
我和伙伴们说,如此高深的套路,就是诸葛孔明转世,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宏伟说,他们就是把自己当成诸葛转世,小聪明早晚要栽跟头的。还是少一事,走吧。
返程途中,宏伟哥有给我说了早年间好几个发生在他们身上,类似这样的外出经历。只不过现在已经很少碰到了。
我说,我向来就缺少这方面的防范意识,总觉得这样的事情是个案,不会在我身上发生。
其实,没人能挑战概率的。
宏伟哥说,诚信是反人性的。不奇怪,哪里都有这样不讲诚信的人。
我说,是这样子,中午和晚上吃饭菜单的事儿看似很偶然,其实在商家他们眼中,已经很平常的事了。要不,咋都会叫我们全给碰上了。
宏伟哥说,见怪不怪,人做错了事情,很轻易的能得到别人的原谅。
我说,正是看似这样一次次微不足道的失信,纵容了商家让猪油蒙心。
这也让我想起了今年元宵节竹子在成都火车站为别人手机转钱1000的那次经历。我的那篇日记20190226《落难,成都》没有公开,是担心会有负能量,特别对那边当局也不是好事。
当初我鼓励竹子报警,但只是心理安慰,无济于事的。
假如我们这次也报警,大概也只能是一场闹剧。
竹子在成都,我在河南。我安慰她,对方只要得逞,就不会有可能追回了。第一、金额数量过小,人家也不会立案。就是只简单做笔录,甚至不建立电子档案录入网上系统的。第二、退赃一般是物品,基本不会有钱。钱嘛不分你的我的,但是物品有个人属性,可以物归原主。
那天在部队的战友蔡国伟和家人及时赶到竹子的身边,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是一次爱心的重创,我相信竹子会有力量去接受这个现实。
这比什么都重要的多。
我给女儿在微信中写道:孩子,举手之劳,处于本能根本不会想着要出名、要留名,更不会给对方多的期许,以至于没有了对方的信息,也很正常。但你当时的想法,爸爸肯定能理解的。这是一次非常经历,是人生的成长中,必修的课程,也是常人没办法体验到的。你做的很对,不要沮丧,还要积极面对,是向上的积极。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到此为止,顺其自然发展下去,结果已经不再重要了。能明白爸爸的话吗?请你记住,只有事情发生之后,你的身边才会出现有你任何时候都看不到的东西,那就是人性。是所有的人,积极帮助你的最美好的人性。身在千里之外,能独立应对,爸爸是看好你的。一定要做到一个字,坚持住。很多时候,一件坏的事情,就是一件好事。事后,马上换一个频道,调整心情,进入明天的旅程。
其实,在成都火车站类似事件,很多。
有些时候,不是我们愿意轻易地原谅那些骗子和商家,即使我们不甘心,还会有什么办法呢?
每个人的面前,都是一个个的坑,只是你该怎么去对待。
坑人、骗人只属于道德败坏的范畴,法律又怎能奈何?
退一步讲,我有那样的环境,估计也会那样做的。
不管发生的哪一件事情,都是给我们人生多了一份经历,哪怕是学费也好。从体验人生的层面看,也未必是坏事。没有这些昧良心的人出现你的人生,其实你是不容易长的足够强大。
也就是说,越是强大的人,经历的坑越大,也是越多的。
我们有心在骂他们昧良心,可背后似乎也给他们更多成长的环境,要不,他们早被警察叔叔给带走了。
还是那句话,人们容易原谅别人的错误,却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
天气连续的高温,很容易让人心情烦躁。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温度似乎也没有降下来多少。
可跑步的事情,是要认真的,一会也不能耽搁。
这是这个城市第一次举办马拉松比赛。在河南作为地级市能承办马拉松的城市还没有几个。
马拉松比赛,是一项极限挑战运动,所以,风险比常规赛事要高,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赛事的广告优势或者劣势,是不容易说服商家的。比如一个全程的赛事,从开赛到结束也就大半天时间。商家要的是广告时间和效果,在到路边上摆放广告牌子时间的不足,成为马拉松赞助的短板。选手报名费的收取,也就理所应当了。
别说这次属于正规的马拉松赛事,即使是当地的跑步活动,作为家门口的赛事,我们相对都会积极参与进去的。
毕竟,出省参加的马拉松赛事,成本是很高的。
第一、时间极其有限,时间的成本才是最奢侈的。
第二、交通食宿和报名费等,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些还没有计算日常跑步装备的投入。
跑步是最简单的体育运动,可是一旦持久的做起来,也并不是想我们想象的那么省钱的。
宛马的赛道是沿着白河边上的河滨大道往返跑,算是一条风光秀美的跑道。
美中不足,有二:
一是主办方接待能力,包括交通、景点福利,都做的不够大气。城市马拉松最大的功能就是通过举办活动去展示城市美的形象。除了跑步能看到的,还有其它的好看的,也要提供,会更立体的宣传一个城市。
二是安排的时节正值麦收的高温天气,不利于选手成绩的发挥,相反,好几辆120保障车从开始忙到结束。我亲眼看着身边的跑友被抬到救护车上,所幸没有严重的事故。
对于参加跑步的人们来说,每当跑上赛道,心潮多少要有澎湃。我也不例外。
宏伟哥说,做到完赛,不仅要靠平时足够的跑量,还要有一定的参赛经验。
我说,有些时候,跑到终点不是你的毅力、耐力能解决问题,是你的心理临界点和生理临界点能否有突破来决定的。
高温天气,几个小时的暴晒,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往往这些时候,一个人很容易被妥协的。哪怕还有最后的几公里,也找不到不得已放弃的理由。
权哥说,最后的6公里就不知道是怎么跑完的。中途感觉身体不适,特别胃中酸胀,从补给点只能拿到一支藿香正气水,直接喝了。之后,胃胀没有减轻,倒是让自己更加难受。
我说,那个是缓解中暑用的,肯定解决不了胃的酸胀。
权哥是第一次参赛,听他的描述,我都有点后怕的,因为从他的话中,我能感觉到意识不清在跑步中将意味着什么。
在休息区,权哥说,浑身无力想吐。
我也曾有过类似症状,大概是血糖严中透支。我赶紧把我口袋中剩余的巧克力给权哥吃掉。
马拉松赛道上,脱水、抽筋,就是事故,多半是水和盐分的补给不足。
一般我会带几块巧克力和盐丸备用。不过,这次半程马拉松,一路上没有出现不适应的征兆。
但是,在15km处我从裤袋拿出我的巧克力时,已经完全融化,边跑着步、边撕开包装袋时,巧克力水直接流到我的衣服上,还撒了一地。麻烦,就没有再吃第二个了。
跑在秀丽的白河岸边,偶尔看两眼平静的白河水,算是让自己的跑步显得不是那么枯燥无味。
还没有跑完路程,两边的脸颊就感觉火辣辣的。皮肤的灼伤,就是我这次马拉松的有一项隐形成本。
可隐形成本有些时候是无法计算出来的。
但是,为了成本去减低赛事质量,是大家不愿看到的。
对于跑步来说,酷热就算是天气恶劣。作为主办方应该从补给方面善待跑者,这也是常识。
人们在常识面前犯错,不是胆大,是愚蠢。
难道这个常识大家不知道吗?
坐上返回宾馆的公交车,大概需要1个小时的路程。公交车上,有一姐在说加水公交的事。
我突然懂了,这个高温,不但没能让大家跑的舒服,热到大家的同时,还让当地的加水公交事件得到了快速升温发酵。就在马拉松的前两天,加水公交在这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哪还有精力花费到马拉松活动上来,能有个收场儿已经很不赖了。
在公交车上人们的质疑声中,我想到了,一个是皇帝的新装,一个是事后诸葛亮。
就在今天晚上,我和元子去楼下的智慧图书馆,分别拿回来自己要读的书,我的是美国作家(忘记了皇帝该是哪个国家)《如何阅读一本书》,元子自己挑的是儿童读物《超乎想象的能量》。
也许是巧合,元子让我给他读了其中一篇《会杀人的能量》,说的好像就是氢能。
一本经典科学系列读物,连我都读的糊涂了,孩子能看明白吗?
也许那时候的皇帝还真穿着衣服,是大家看不到而已。
………… …………文章完 ………… …………
1、用日记的方法,讲述“我”的生活。文章非纪实,“我”不是我,“她”不是她,故事多虚构,勿对号!
2、有价值,就有价格。有偿阅读,打赏1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