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概念挑战: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而事实上很多人至死,都没有思考过。每天打磨一个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这是第39天。
我为什么想要打磨行动这个概念?
昨天打磨完计划,那么什么时候该行动践行计划呢?答案当然是越早越好,更切实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最好一刻都不耽误。所以今天我选择早上6点起床打磨完成了概念,今后也将尽可能在早上完成。
什么是行动?
百科上的定义为: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
我认可的观点为:
所谓行动拖延,不是他们拖延着做某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拖延的人很痛苦,因为他们不是不知道该做什么,而是不知道为什么“无法进入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79810/52b80f0e3abe0cea.jpeg)
我的思考是:
为什么人们总是难以行动,有什么办法解决?
为什么无论什么时候开始行动,我们都会感觉已经晚了,甚至来不及了?
我的总结是:
我们的大脑遵循这个模式:计划—感受—行动。我们日常无法正确行动的原因,就是在感受那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计划:早起更新概念。感受:被窝很暖和,我还没睡够。行动:睡懒觉。
有一句老掉牙的心灵鸡汤: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鸡汤是鸡汤,老套也是真老,但是这并不是这句话被如此吐槽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这句话很多时候一点作用都没起到。因为你用感受去破除感受,是不可能的。
要想让人马上行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计划出现后,把感受屏蔽掉,像机器人一样收到指令就马上执行,不带一丝个人情绪,把计划与执行关联起来。说的简单,但是怎么才能屏蔽感受呢?
我使用过很多方法,最有效的一种就是,制造一个“发起仪式”。当你开始拖延的时候,通过这样的一个“发起仪式”就可以帮助你破除感受,停止拖延的行为,重新夺回自己的控制权。有一个“5秒法则”正好是一个简单而又十分有效的“发起仪式”,它会刺激你大脑的前额皮质,即大脑里负责行动和注意力的部分,以促使你做出行动。
5秒法则,就像火箭发射时的倒数一样,5、4、3、2、1,发射!开始行动!这个“5秒法则”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就是它逼着你倒数5秒之后,必须采取行动。它屏蔽掉了你的感受,从需求直接传递到行动,你的感受是什么,并不重要。由此,让你重新夺回了自己的控制权,而不是再被感受所左右。
对一个5岁的孩子来讲,未来的一年,相当于他人生的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人来讲,未来一年相当于他人生的2%。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并且,在没什么事情做的时候,人们会愈发觉得时间过得慢,而做的事情一旦增加,人们会觉得时间过的飞快。
这就造成了人们对行动中最后期限的荒谬错觉,因为只要接受了必须完成的任务,你就会有真切的紧迫感,因为你知道,在你的主观世界里,时间必然越走快快。“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某一个点,而是朝着你加速扑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的策略依然是:现在就开始。否则更待何时?在起步晚了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到时候能不能做好”,而是“到时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什么也不做”。
我所说的一切都是错的,在我写下这段文字之后,我就开始思考我原先的思考。
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想清楚做明白的人,相互之间在茫茫人海之中,是可以一眼识别出对方的,因为他们知道区别,而与之相对,剩下的人们,自以为所有人都跟他们一样,甚至以为跟他们不一样的是傻子 —— 又当然,既然对方是傻子,对他们来说,貌似也没必要,识别出傻子有什么用呢?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你有想打磨的概念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