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

作者: 北城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20-02-24 22:07 被阅读0次

    新冠疫情的持久战虽然打乱了我的新年计划,但也给了我对未来职业发展充足的调节与思考时间。近些天,我刻意研习了职业性格的相关知识,希望借此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我翻看了之前分别在才储APESK网站和BOSS直聘上做过的职业性格分析与五维性格测试,通过圈外职场研究所学习到了“冰山模型”这套方法论,并反思了过去职场上因为性格原因造成的阻碍。经过一番冥想总结后,我获益良多。

    《老子》有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都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可想做到全面认识自己却很难。人们总是对身边人的行为表现耳聪目明,却往往很难看清自身。很多人对自己的能力范围都不自知,更别说洞见自己的性格了。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口中的镜像来认识自己,虽然这是个很好的方法,但却并不一定准确。事实上,这世上唯一真正懂自己的人,只可能是你自己。

    正因如此,“自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一笔难得的财富,因为真正拥有的人很少。毕竟“当局者迷”,很多人在受到挫败后,为了逃避某些身心的痛苦,会对事情进行错误的解释、归因、评价、推理和设想,陷入自欺欺人的怪圈,最终泯然众人。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对自身的性格缺陷都认知不足,改变命运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一段名言:“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改变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要想改变命运,首先就要对抗自己的性格。我们打小就知道“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却少有人能参悟透这句话背后的逻辑,甚至很多人都不能解释——究竟何谓“性格“?

      所谓性格,本质上只是大脑形成的相对模式化的神经元冲动的外在表现。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一整套习惯,包括情感或情绪习惯,以及思维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性格具有长期稳定性和循序渐进性。评判一个人的性格有多种维度,比如稳定性、内外向、创新性、顺应性、执着性等。在我看来,性格和职业一样,单纯来讲并无好坏之分,任意一种性格特征都有相适配的职业,都有机会实现人生价值,只是这些都要建立在自信的前提下才行得通,缺乏自信的性格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性格缺陷”。这也是我接下来重点叙述的部分。

    我自认为我骨子里是个自信的人。

    ——但也仅限于骨子里。

    在自己不擅长的很多方面,我通常都是不太自信的。比如数理化,比如同长辈交际,比如和陌生美女搭讪……比如跳出自己大学专业以外的领域求职。我总结反思过自己所有的失败经历,它们和性格相关的唯一共同点,就是自信度出了问题。这就是阻碍我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我见过很多在职场游刃有余的人,他们的自信不仅时刻写在脸上,还会体现在言行举止的方方面面。那种发光的感觉上由内而外的。

    普通人和成功人士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在于知识技能和金钱物质等方面,可这些只是表象罢了。或许你已经猜到了——这个最大的差异在于性格。与其说这是“差异”,倒不如说是“差距”更为确切。知识、物质这些差距通过努力还能弥补,性格上的差距却很难。

    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拥有良好的自信型性格,他们不会说“我做不到”“我不知道”“我不会”等这类话,可普通人却时常把这些挂在嘴边。自信体现在一个人对待生活态度的积极性上,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一种“勇气”。

    王健林说过“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这句话几乎浓缩了他成功的全部精髓,然而普通人连考清华北大的自信和勇气都没有。你读书的时候是不是也曾有过这的想法呢?事实上,我们与清华北大的缘分并非取决于高考,而是在我们觉得自己考不上的那天就已经结束了。哪怕这个想法发生在小学的某一天。你不相信自己能考上,所以你永远也不会为了考上而有过任何实质性的努力。但是那些考上的人绝非如此。就像《彼得·潘》书中所写的:“一旦你怀疑自己能否飞翔,你就永远无法飞起来了”。

    这就是不同性格所造成的思维习惯的差异,久而久之就会对一个人的命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你有多自信,就有多成功。

    好消息是,和难以改变的内外向性格不同,自信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而积累的。心理学提到了可以长期通过“挑前面的位子坐、练习正视别人、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练习当众发言”等方法来建立自信;法国精神科医生弗雷德里克·方热在所著《医治受伤的自信》一书中,在给出具体有效的疗愈方法上,方热认为应该从“更爱自己”,“敢于行动”,“在交际中做自己”等这三层结构入手,可以根据自身自信缺乏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

    但所有需要坚持的事情都并不容易。对于很多骨子里自卑的人来说,他们想补救性格缺陷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强不息”,通过不断取得细小的成果来逐步建立自信。这也是他们弥补性格缺陷的所必须迈出的第一步。提升性格中自信的阈值,给我们带来的益处会有很多,比如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以及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没有人的自信或自卑是天生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因为三岁之前是一个人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诸如父母的性格,家庭的背景,以及童年的环境等都是限制自信型性格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往往都是我们不可控的。考虑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真理,因此“贫穷”二字便往往成为了自卑的原罪。但中国还有句老话叫“修身养性”,大意是我们后天通过自省体察的习惯,也可使得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从而养成良好的人格。

    我之所以认为自己骨子里是个自信的人,也是在我小的时候就生根发芽了:我爸妈都是极度自信且勤奋的那类人,他们很少浪费时间做无益的事情。得益于他们的努力,我至今都没怎么感受过贫穷的滋味。此外,童年的我大多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中度过,读书期间我还因为写作天分拿过一些征文大奖。基于此,自信的种子从小就被种在了我的基因里。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奇迹产生的根基。”这是我小学校园里到一句大字标语,我每天都能看到,足足看了5年。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曾经上5年学都看不懂的标语,如今步入职场不到5年我终于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之所以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无非是缺乏阅历的我们总是慢一拍顿悟罢了。

    ——好在我现在顿悟还不算迟。

    一个自信的人才更可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往往更加牢靠、更加幸福、更加充实。因为自信的状态已经表明,我们与自身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关系,我们能够肯定自己,能够信任自己,而就像歌德所言:“一旦你信任了你自己,你就会明白怎样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xg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