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先生讲中国哲学,有点像南怀瑾大师讲《论语》,并不正襟危坐,倒是有开坛说法的意味。
终于到佛学,讲《大乘起信论》之”一心开二门”。
所谓”一心”,即超越的真常心。所谓”二门”,乃真如与生灭。
《大乘起信论》云: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
如是我闻,有不可恩议之妙。
牟先生说,此一心指”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也就是超越的真常心。
具伴如何理解,先生亦善用譬喻:就其好比一个瀑流而言,则可以柏拉图《对话录》中所提刭的”不断地流”来比喻,它既是条水流,则必定刹那生灭,而非常住不变。
见柏拉图名,想起枕边的《理想国》,虽觉妙不可语,却总是无暇细读。
言归于此,”如来藏”有出处。
《大方等如来藏经》说: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坐,俨然不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
《大般涅槃经》谓:佛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是我义。
《胜鬘夫人经》云: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
突然想起,蒋勋先生念诵《金刚经》,其声朗若洪钟。
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
此清净心,就是初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