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古典音乐

作者: 豆奶还在加热中 | 来源:发表于2017-08-20 09:50 被阅读0次

    这两天看了白岩松的《白说》,看到白岩松听古典音乐的一些感悟,也忍不住下载了一些听听。

    舒伯特,巴赫,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

    确实,仔细听来,每一位音乐家谱写的曲调带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莫扎特总是给人无忧无虑的欢快感觉,舒伯特的音乐很舒畅,巴赫的音乐给人沉稳和安宁,贝多芬让人感觉到命运的波澜,柴可夫斯基让我感受到浪漫,德沃夏克则是有一种多变的风格。

    当然,我所听的这些古典音乐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瓢。但我不得不承认古典音乐的魅力,古典音乐和如今的流行音乐之间我觉得是有着泾渭分明的一条线,但是两者我都能接受,两者给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流行音乐是狂放不羁爱自由,追寻梦想的BGM,而古典音乐是疗伤治愈的解药,是迷雾之中的归途,是雨过天晴的豁达爽朗。

    有些人说听不懂古典音乐,也有人说听古典音乐的人特别装X,我觉得白岩松说的话很有道理,你没必要弄明白这一乐章强调了对命运的抗争,低缓的旋律是对人民灾难的沉痛悲悯,这没必要,你去听,音符的和谐配合演奏出的旋律亲吻着你的耳膜,像给大脑做了个按摩,这就够了。食物最可口的时候就是让你看的垂涎三尺,然后一口塞进嘴里在舌尖迸发的味蕾享受,如果分清应该用了那些食材,火候是多少,太过细致的分析反而让人失去了感性的沉醉。当你还不知道这个魔术的戏法时,这个时候魔术是最诱人的。

    我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应该源于小时候听CD。小时候爸妈给我买了收音机,那种可以放磁带也可以放CD光盘的。因为小时候要学英语,一开始教材都是磁带,后来都是光盘。以前爸妈为了催我起床,就大声放着磁带里的英语对话。我很感激我的父母,也许我到现在还算标准的英文发音就是小时候在耳边磨出茧子的原汁原味的英文对话的耳濡目染带来的回报吧。我的父母英文发音并不标准,但他们知道什么是好听的口语,所以让我在晨起的英文环境中浸泡,总是会有腌萝卜入味的效果。

    不过,这是收音机在晨间的用途,等到我后来上了初中,光盘盛行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听CD,听广播,那时候还是FM89.7,每个周五都会有流行音乐排行榜,我还会一首一首把歌记下来,看看每周的排名变化,我对流行音乐歌手的名字的以及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我与古典音乐的结缘,是家里一张张发烧音乐CD。我带着好奇一张一张去听,特别是在我写作业的时候,最喜欢伴着钢琴曲写作业。听来听去,第一喜欢听钢琴曲,第二喜欢长笛。家里还有一张《浪漫排箫》的CD,我每次都强迫自己去接受,但无奈耳朵听了就难受,听了一两遍就再也没放过。

    那时候听音乐没有什么目的,就是随便听,喜欢就反复播放,不喜欢听两次就跳过去。一开始放贝多芬的音乐写作业,突如其来的巨大轰鸣总是让我心惊肉跳,强弱变化震撼人心,不过写作业的时候会受到惊吓。后来听巴赫、舒伯特和柴可夫斯基,曲调柔和,很舒畅,感觉写作业也不无聊了。有时候爸妈来我房间给我送水果看见我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总会批评我一心二用。虽然我没有统计过听音乐写作业的效率是多高,也不知道自己作业的正确率是多少,但是那时候,在我最焦躁最叛逆的年华,古典音乐用它的古老和跨越百年的经典旋律,让我平静下来。现在回想起来,我的青春叛逆期还真是很短,我爸妈都觉得我没怎么反叛过(不过大学之后我开始叛逆了),初高中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夸张,我十八岁之前都没有谈过恋爱,很有可能跟我听古典音乐有关。

    我觉得那时候的自己是最有文艺气息的。我会听着古典音乐或者班得瑞的轻音乐看书,许多书我都是在那个时候看的。现在看书倒是越来越少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宁娜》都是我听着CD看完的。看看书,然后望望窗外,隔着灰蒙蒙的纱窗,看着小区里种植的法国梧桐,间或听到鸟鸣,那种感觉真的很享受。我觉得比现在看手机要从容许多。没有目的性的读书是最快乐的,也最容易让人看进去,读明白,记得住。

    今天我也在听着古典音乐写下这些文字,不过CD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更为方便的手机音乐伴随着我,我用网易云音乐收藏了很多歌单,看着歌名听到了音乐,我才发现不少古典音乐竟然是当年看动画片《猫和老鼠》的配乐。看来古典音乐本身也有幽默的因子,是老少咸宜的。

    现在,我最喜欢的是巴赫的Cello Suite No.1 in G major,开篇大提琴的深沉让人的思绪被拉扯地很远,带着哲学的遐思,走进思想的黑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听古典音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zx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