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第四十七章:向内求,不见而明

老子第四十七章:向内求,不见而明

作者: 丁东华 | 来源:发表于2023-09-13 09:35 被阅读0次

正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闚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

不出门外,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能够了解自然的法则。越向外奔逐,对道的认识也越少。

所以圣人不出行却能感知,不察看却能明晓,无为而能成功。

体悟

内观自省是东方的智慧,西方认为人心是暗潮汹涌的,躁动不安的,所以需要忏悔,需要教宗的救赎。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需要心理分析、精神分析,发掘混乱意识背后隐藏的动机。

东方的儒释道基本都是唯心的,世界的纷扰是内心世界的映照,你看见的是你的思想所让你看见的,所以修心最重要。

佛要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都空了,这个世界便无所住,人生是苦的,映照不到,就达到了离苦得乐的涅槃境界;

儒家要修身,理和性要统一,知和行要一致,但是更重视知,因为没有行动就意味着还是不知道。

老庄说天道是向内求的,内心能够透过纷繁的现象看到事物背后的规律,就一切明了,反推到万事万物,按照道的要求去做,就都对了。

有很多人喜欢“识”,知识懂得不得了,什么都能讲个头头是道,每一个热点都追逐,但仍然是不明的。

有的人虽然讷于“言”,但是反省的多,逐渐明白了一些基本的道理,倒是慢慢的,凡事都明明郎朗的。

这种看法对吗?都有道理,但是不能绝对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的过程其实还是一个不停锤炼的过程,经验也是一个一个坑累积得来的,行动还是绝对重要的。

没有行动的思考容易精神内耗。

佛祖也是苦苦探求,前世荣华富贵,中间林中苦修,几度死去活来,方才悟得无上证道,何况我们凡夫俗子?

相关文章

  • 读《老子》,向内求。

    文 : Lornas 图: 网络 年轻时常听人说起“上有老,下有小”的不容易,我总是淡然一笑,觉得那无非就是人生的...

  • 我读《道德经》的九九八十一天❻

    第四十六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即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嘛。 第四十七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 向内而求

    当原有的知识、经验已赶不上社会的变化时,向内而求,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智慧、调整心态、旷达心胸、静待时机也许是...

  • 向内而求

    敲你自己那扇内在的门。不要敲别的门。河水深及你的膝盖,但你却老想喝他人水袋里的一口水。----鲁米 一: 这几天领...

  • 向内而求

    过完年回来深圳后,把跑步的习惯又捡起来了,现在周末跑步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之一了。最近肠胃不太好,也有些其他的小毛病,...

  • 向内而求

    庄子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为人不必存机心,简...

  • 2020-09-22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

  • 每日读《道德经》第四十七章、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感悟...

  • 老子47

    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第四十七章:向内求,不见而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da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