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作者: 道形图 | 来源:发表于2017-04-15 09:45 被阅读37次

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时空对话]

这一章实际上涉及到了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并不是说老子不重视生活实践、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自己关在家里空想,相反老子有着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

这只是一种强调的写作手法,目的是想告诉人们并不是什么事都只有经过本人的实践才能认识,那是不可能的,要重视理性认识和间接知识。

老子认为人们仅仅依靠感觉经验来获得‘道’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认识事物更重要的还要靠内在的自省,下功夫自我修养,才能领悟“天道”,知晓天下万物的变化发展规律。

也就是我们说的感性认识要经过去伪存真、逻辑推理然后提升进入到理性认识才能够全面透彻地认识和把握事物。

老子特别注重自我修养的功夫,认为人们应当作内观返照,净化欲念,清除心灵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虚静的心境,去览照外物,去了解外物和外物运行的规律。

因为‘道’是深藏在事物内部的,所以人的求知探索要向内,而不是向外。如果向外探索就会出现:“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相反结果。

因此老子认为: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相关文章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四十九」不出户,知天下》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解读。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

  • 初识《老子》第47章

    第四十七章四十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可以知天下。不窥牖,可以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四十章

    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

  • 浸泡道中 不求而成

    走马观花道德经(47) 47.道德经第四十七景点——内求之门 第四十七章 万物静观皆自得 莫向心外求 不出户, 知...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七章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七章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四章

    第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fq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