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快速阅读是一个简单入门的方法论的话,“构建你的知识架构”就相当于理论与思维模型的建立。所以,丽芳老师这次的课程,我利用碎片时间前后听了两次才开始下笔去绘制我的思维导图。
论速度来说,我这个是不行的,不过,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深度理解课程内容并且构建自己的理解框架。所以这次不追求速度。
下面分享课程几个有意思的关键词。
关键词一:学习。
说起学习,上一次的分享里面也提到丽芳老师的讲解,让我开始慢慢也来尝试深究关键词的解析。这次老师采用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对比,说实在看着这么一大段话,我是很蒙的,不过很快八个有意思的关键词冒出来了。
说到学习,其实最终我们希望实现的目标是获得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和实践等方式获得。这样一下子解开了我对学习的全面认知。
另外,从“知识到技能再升华为意识”这个复杂的过程,是每个优秀的学习者都会经历的历程。也希望自己可以在思维导图的路子上不断吸收知识,提升技能,最后把导图融入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小樱的一部分。
关键词二: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就像建房子一样,你主动去计划如何建造一座房子,在计划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原有知识或者身边的资源,不断建立你对建造一座房子的框架认知模型,并且通过实践不断优化个人对于建房子这个事情的理解与全局思考。
我利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何为建构主义,同时也告诉大家三个关键词:主动性,原有知识,建构理解。
其实,这里面的建房子可以替换成任何一个你熟悉的技能或者领域。
我们并非单纯的小白,我们每个人过去所有经历加起来都可以建造出不同的模型,去支撑我们去思考去理解去优化我们对新鲜事物或者现有事情的理解与看法。
简单来说,整理自己的知识与技能,链接分享出去,并且在交流过程中不断优化你对该知识架构的理解,最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甚至成为一方代表。
关键词三:大脑思维模型
上次说过,丽芳老师详细介绍了我之前一直不敢碰的盲点:左右脑分工理论,这次老师在上次的基础上,升级了三个利用大脑的理论思维。“三位一体”“左右脑”“脑眼反应”,这些都开始慢慢构建我对于思维导图与大脑关联的框架模型。
巧合的是,“三位一体”理论之前上阅读课程的时候,也听其他老师讲解过,一下子就进入原有知识的框架,听完老师讲解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框架模型又更新了。这种感觉特别好特别棒。
这是第四次的线上作业,不过私底下自己也在不断练习以及收集小图标,希望自己一点点的进步,可以给自己越来越多的信心,在思维导图的路上越走越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4973131/34190c00a008fbd2.jpg)
网友评论